[实用新型]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复合自保温砌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9844.2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8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栋亭;郑召伟;孔美玲;李友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栋亭;李友学 |
主分类号: | E04C1/41 | 分类号: | E04C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板 复合自保温砌块 结构一体化 混凝土块 建筑节能 搭桥 本实用新型 浇筑混凝土 三明治结构 设置窗口 成品率 砌块 混凝土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复合自保温砌块,用于解决现有的三明治结构版我饿砌块的成品率低的问题。它包括包括中间的保温板和两侧的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温板中具有贯穿的窗口,且在窗口内充满连接两侧混凝土块的混凝土搭桥。通过在保温板上设置窗口,并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形成搭桥,用于加强两者之间连接强度,实现两者之间的高强度连接,并能有效防止保温板的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自保温砌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复合自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发展节能建筑是一种趋势,其中对于墙体外保温系统进行自保温处理是普遍做法。
目前,自保温砌块的传统结构是两侧的混凝土夹一个保温板的三明治夹心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两者的粘接强度不够经常造成保温板与加气混凝土之间的分离,形成缝隙,给搬运和现场施工带来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有单位设计出来将保温板和混凝土利用燕尾槽结构进行连接的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砌块整体,但是该种结构依然存在保温板和混凝土分离的问题。
申请人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保温板和混凝土之间的开裂问题是由于制造工艺决定的。制作工艺中,首先是切割形成中的保温板,然后将保温板定位在现浇模具中,参考图1,然后建筑轻质混凝土,参考图2,轻质混凝土在湿的状态下,与保温板之间的界面处是贴合的,在养护的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收缩现象,造成混凝土与保温板的界面处出现1毫米左右的缝隙,其中,自保温砌块的体积越大,收缩越明显,缝隙也越明显。除非改变现有的生产工艺,否则,在批量制造该种类型的自保温砌块时,都会有缝隙出现,参考图3,这样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还是存在保温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脱落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复合自保温砌块,解决现有的砌块在砌墙时不能实现标准化作业的问题,灰缝不统一、粘接砂浆浪费较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复合自保温砌块,包括中间的保温板和两侧的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温板中具有贯穿的窗口,且在窗口内充满连接两侧混凝土块的混凝土搭桥。
所述窗口为位于保温板的上部的U形槽。
所述窗口为位于保温板中部的矩形槽。
所述窗口处设置有加强连接件。
所述加强连接件与保温板之间为卡接、插接或者粘接连接。
所述混凝土块的下表面至少均匀设置有四个灰缝定位块。
在两侧的混凝土砌块中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一空腔的宽度大于第二空腔的宽度,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为朝下设置的不通透的盲孔。
所述保温板的两侧设有燕尾槽,所述混凝土块上设有延伸至燕尾槽中且与之咬合配合的燕尾块。
所述保温板侧面突出混凝土块之外,并在所述保温板的上下两侧以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彼此可以咬合配合的突起和凹槽,
所述保温板为聚苯板或者挤塑板中的一种。
所述混凝土块是由水泥、玻化微珠、轻骨料、粉煤灰和水混合而成的浆料混合物硬化形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保温板上设置窗口,并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形成搭桥,用于加强两者之间连接强度,实现两者之间的高强度连接,并能有效防止保温板的脱落。
进一步地,设置加强连接件后使得两个混凝土块之间的连接轻度进一步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自保温砌块制作工艺之保温板定位。
图2为自保温砌块制作工艺之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栋亭;李友学,未经李栋亭;李友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9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