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源无轨电车充电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09419.3 | 申请日: | 2017-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5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凯;夏邦金;朱鹤;葛飞;李静;吴益磊;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王丽丽;金凯 |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轨电车 充电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源无轨电车充电控制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充电枪及集电杆线网,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通过接触器K4与集电杆线网的正极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通过接触器K1与集电杆线网的负极连接,所述充电枪的正极通过接触器K3与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枪的负极通过接触器K2与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相应充电接触器的闭合和断开,实现双源无轨电车的智能充电,提高了双源无轨电车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源无轨电车充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客车都是单一充电模式,只能通过充电枪进行充电;而双源无轨电车不仅能实现充电枪充电,还能实现集电杆线网充电,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双源充电的特点,对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能保证车辆运行的里程,满足客户运营要求。
考虑到纯电动客车电池充电的重要性,有必要提供一种双源无轨电车充电控制方法,可采用两种充电方式进行充电,保证车辆运行的里程,从而满足客户运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源无轨电车充电控制系统,根据电池充电方式不同,通过控制相应充电接触器的闭合和断开,实现双源无轨电车的智能充电,提高了双源无轨电车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动力电池、充电枪及集电杆线网,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通过接触器K4与集电杆线网的正极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通过接触器K1与集电杆线网的负极连接,所述充电枪的正极通过接触器K3与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枪的负极通过接触器K2与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器K1、K2与动力电池之间还连接有接触器K5。
进一步的,还包括集电杆控制器,所述集电杆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集电杆线网的正、负极连接,其输出端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电杆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CAN总线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池散热空调及并联在电池散热空调两端的DC/DC转换器,所述电池散热空调并联在动力电池的两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相应充电接触器的闭合和断开,实现双源无轨电车的智能充电,提高了双源无轨电车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当充电时,所述DC/DC工作,输出27V电源给整车低压系统供电,保证整车充电控制正常工作;当充电时,所述电池散热空调工作,给电池进行散热冷却,保证电池充电温度在正常范围,保证电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源无轨电车充电控制系统,包括动力电池1、充电枪2、集电杆控制器4及集电杆线网3,动力电池1的正极通过接触器K4与集电杆线网3的正极连接,动力电池1的负极通过接触器K1与集电杆线网3的负极连接,充电枪2的正极通过接触器K3与动力电池1的正极连接,充电枪2的负极通过接触器K2与动力电池1的负极连接,集电杆控制器4的输入端分别与集电杆线网3的正、负极连接,集电杆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CAN总线与电池管理系统5连接,电池管理系统5与充电机连接,在接触器K1、K2与动力电池1之间还连接有接触器K5。
集电杆线网3充电时,集电杆控制器4检测到线网电压后,再闭合接触器K1和K5,此时集电杆控制器4与电池管理系统5通过CAN信息进行通讯,以判定充电方式。当电池需要充电枪充电时,电池管理系统5(BMS)通过接收到充电确认信号,再闭合接触器K5、K3和K2,此时BMS通过CAN信息与充电机与进行通讯,以判定充电方式和充电电流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94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袋堆叠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板仓进料分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