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持型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9064.8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3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鸿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是夹持型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把家用电器连接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就能在汽车内使用各种电器。但是现有的逆变器都是水平放置的,没有办法固定在车内,当车辆较为颠簸或是快速起步或制动时,逆变器就会不受控的在车内移动冲撞,造成机体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逆变器无法固定在车内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型逆变器,通过夹爪与弹性部件来夹持住车内的固定件,从而使得逆变器在车内保持固定,避免因为惯性而碰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夹持型逆变器,包括机体、插座、电源线和散热孔,机体的前端板上设有插座和散热孔,机体与电源线相连,所述机体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轨道槽,轨道槽内通过弹性部件与夹持件相连,夹持件与夹爪转动连接,机体底板上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夹爪,夹爪上设有橡胶吸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部件来带动两个夹爪相向而行,从而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压力来让夹爪对固定构建的两侧形成夹持力,以此来帮助机体固定在车内的固定构建上。夹爪上的橡胶吸盘可以吸附在夹持平面上增加防滑力度。由于夹持件与夹爪转动连接,所以可以让夹爪与夹持件形成不同的连接角度。
具体地,所述弹性部件与滑块都置于轨道槽内,滑块底端与夹持件焊接连接,滑块侧端与弹性部件的一端焊接连接,弹性部件另一端与轨道槽内的隔板焊接连接,隔板焊接在轨道槽的正中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块穿过轨道槽的槽条后与夹持件焊接连接,滑块可以沿着轨道槽的内腔带动夹持件进行左右移动,而弹性部件则能够对滑块施加弹性拉力。
具体地,所述弹性部件优选为弹簧筒或弹力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筒与弹力绳都具有形变能力,可以帮助两个夹爪施加夹持力。
具体地,所述夹持件与夹爪上均设有相同的螺纹孔,螺栓同时置于夹持件与夹爪上的螺纹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持件与夹爪的连接处都设有螺纹孔,调整好夹持件与夹爪之间的相对角度,然后两个螺纹孔圆心重合之后,就把螺栓拧入到两个螺纹孔内,从而就可以把夹持件与夹爪固定在调整好的角度上。
具体地,所述机体底板上粘结连接有橡胶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爪夹持住车内固定构建后,机体底板上的橡胶块就会与固定构建的端面相贴合,从而增加机体与被夹持的构建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型逆变器,通过夹爪与弹性部件来夹持住车内的固定件,从而使得逆变器在车内保持固定,避免因为惯性而碰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爪外拉分开时的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爪翻转至水平时的状态图;
图中1.机体,2.插座,3.电源线,4.散热孔,5.轨道槽,6.弹性部件,7.夹持件,8.夹爪,9.滑块,10.隔板,11.螺栓,12.橡胶块,13.橡胶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爪外拉分开时的状态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爪翻转至水平时的状态图。
一种夹持型逆变器,包括机体1、插座2、电源线3和散热孔4,机体1的前端板上设有插座2和散热孔4,机体1与电源线3相连,所述机体1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轨道槽5,轨道槽5内通过弹性部件6与夹持件7相连,夹持件7与夹爪8转动连接,机体1底板上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夹爪8,夹爪8上设有橡胶吸盘13。所述弹性部件6与滑块9都置于轨道槽5内,滑块9底端与夹持件7焊接连接,滑块9侧端与弹性部件6的一端焊接连接,弹性部件6另一端与轨道槽5内的隔板10焊接连接,隔板10焊接在轨道槽5的正中间。所述弹性部件6优选为弹簧筒或弹力绳。所述夹持件7与夹爪8上均设有相同的螺纹孔,螺栓11同时置于夹持件7与夹爪8上的螺纹孔内。所述机体8底板上粘结连接有橡胶块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鸿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鸿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90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