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多种控制策略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8800.8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3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葛福胜;吴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泰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冯小梅;郭方伟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控制器 开关控制器 主控制器 直流充电桩 控制策略 控制系统 充电枪 计费器 本实用新型 采集系统 充电模式 工作信息 使用效率 输出状态 系统资源 指示信号 总线连接 最大化 维护 开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多种控制策略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枪,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控制器、开关控制器、至少一个计费器以及至少一个主控制器;至少一个计费器与至少一个主控制器通过CAN总线通信连接,为充电枪计费;至少一个主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监测控制器连接,监测控制器与开关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连接;其中,监测控制器设有多个I/O口,监测控制器通过多个I/O口输出状态指示信号或者采集系统的工作信息;开关控制器设有多个I/O口,每一I/O口与一开关对应设置。本方案可提供多种充电模式,采用总线连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最大化的利用系统资源,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合多种控制策略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电池和环保型电动汽车的迅速崛起,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充电桩的设计大多是按1桩1充或1桩2充的一体式模式,采用一块控制板控制,虽然1桩1充和1桩2充在方案上实现兼容,但是1桩1充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也有部分厂家推出大功率1桩1充或1桩2充的分体式模式,但基本都是在一体式模式上做硬件和软件的更改,相当于给系统打补丁,无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继带来了成本的增加,使用和维护的繁琐,浪费人力物力。
1桩1充或1桩2充的充电系统在面对多台电动汽车时,由于电动汽车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而车主无法忍受长时间的排队等待,这样就需要配备多台充电桩,占用更多场地和更高的设备维护成本。
面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白天充电需求比较少,电费比较高,夜间充电需求大,充电费用低的实际情况,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电动汽车对充电系统的功率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在原有系统上做些适当的增减,利用现有充电设施适应未来大功率、宽电压的充电需求,一直是充电设施建设的困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合多种控制策略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适合多种控制策略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枪,还包括监测控制器、开关控制器、至少一个计费器以及至少一个主控制器;
所述至少一个计费器与所述至少一个主控制器通过CAN总线通信连接,为所述充电枪计费;所述至少一个主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所述监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监测控制器与所述开关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连接;
其中,所述监测控制器设有多个I/O口,所述监测控制器通过所述多个I/O口输出状态指示信号或者采集系统的工作信息;
所述开关控制器设有多个I/O口,每一I/O口与一开关对应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显示信息及进行人机交互的显示屏、CPU/IC读卡器、电表以及车联网平台通信模块;
所述显示屏、CPU/IC卡读卡器、电表以及通信模块均与所述计费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绝缘监测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对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的直流母线和充电支路的绝缘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交直流监测电路,与所述主控器连接,用于对所述直流充电桩控制的交直流信号进行实时监测;
充电枪连接监测电路,与所述主控器连接,用于对所述充电枪的连接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车载电池管理系统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器连接,用于获取外部车载电池管理系统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组AC/DC功率模块组,每一组所述AC/DC功率模块组包括多个AC/DC功率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泰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泰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8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