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柜及光伏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8770.0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1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贾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8 | 代理人: | 臧静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柜 逆变器 | ||
1.一种机柜(1),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20)及第三腔室(30);
所述第一腔室(10),包括第一进风口(11)及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0)与所述第二腔室(20)的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一进风口(1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13);
所述第二腔室(20),包括第二进风口(21)及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0)与所述第三腔室(30)的汇集风口(22),所述第二进风口(21)与所述汇集风口(22)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23);
所述第三腔室(30),包括第三进风口(31)及第三出风口(32);
其中,所述第三腔室(30)内设置有气流引导罩(40),以使所述汇集风口(22)与所述第三进风口(31)之间形成第三气流通道(33),所述汇集风口(22)与所述第三出风口(32)之间形成第四气流通道(34),在所述第三出风口(32)处设置有第一风机(50),以使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3)、所述第二气流通道(23)及所述第三气流通道(33)的气流汇集至所述第四气流通道(34)并排出所述机柜(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罩(40)为中空罩体,所述气流引导罩(40)包括在所述第四气流通道(34)上相对设置的进口(41)、出口(42)以及形成于所述气流引导罩(40)的侧壁上的通孔(43),所述进口(41)覆盖所述汇集风口(22)并与所述汇集风口(22)连通,所述出口(42)面向所述第三出风口(3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罩(40)的所述侧壁包括沿所述进口(41)及所述出口(42)的连通方向相继分布的导通段(44)及延伸段(45),所述导通段(44)由多个板材(44a)围合而成,所述通孔(43)设置于所述导通段(44)面向所述第三进风口(31)的所述板材(44a)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1),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通孔(43)的所述板材(44a)与所述第三进风口(31)的进风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a,所述夹角a的角度为110°~16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1)具有壳体(101)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1)内的隔板,所述壳体(10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底板及围合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102a)及第二隔板(102b),所述第一隔板(102a)水平布置且连接于所述壳体(101),所述第二隔板(102b)竖直布置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102a)及所述壳体(101),以在所述壳体(101)内形成所述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20)以及第三腔室(30),所述第一进风口(11)及所述第二进风口(21)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所述侧板且靠近所述底板;所述第三进风口(31)及所述第三出风口(32)设置于所述壳体(101),所述第一出风口(12)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102b),所述汇集风口(22)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102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01)内设置有导流板(102c),所述导流板(102c)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及所述第二进风口(21)之间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102b)和所述壳体(101),所述导流板(102c)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1)的进风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b,所述夹角b的角度为110°~16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处设置有第二风机(60),以使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3)内的气流输送至所述第二腔室(20)。
8.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柜(1);
第一部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0)并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3)的气流流通路径上;
第二部件(3),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20)并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23)的气流流通路径上;
第三部件(4),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30)并位于所述第三气流通道(33)及所述第四气流通道(34)的气流流通路径上;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2)、所述第二部件(3)及所述第三部件(4)的耐热温度依次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87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扇散热结构及电子产品
- 下一篇: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