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窄截面超宽频多通道阵列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6904.5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富;吴壁群;洪声锐;张鹏;苏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2 | 分类号: | H01Q1/52;H01Q19/10;H01Q21/00;H01Q2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益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7 | 代理人: | 牛丽霞;汪小梅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广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面 宽频 通道 阵列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窄截面超宽频多通道阵列天线,包括金属反射板、辐射单元、隔离翼、长隔条、隔离条,辐射单元固定安装于金属反射板上,长隔条固定安装于隔离翼顶部,隔离条和辐射单元水平连接,处于同一水平面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天线阵列系统,超宽频段的带宽能够含盖多种网络制式,独特的设计达到了减小相邻系统间的相互干扰和保障了系统的独立性,同时也减小多系统天线的物理尺寸、安装、营运维护难度,极大的提高了基站空间使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到达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且更加美观,减少了视觉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窄截面超宽频多通道阵列天线。
背景技术
基站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直接影响各个制式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在各场景覆盖范围上尤为突出。随着网络覆盖种类的增多和容量的不断增加,基站天线的数量随之快速增长,基站天线的形式变化多样,尺寸偏大且系统单一,系统与系统之间隔离度不足,造成邻区信号干扰严重,不易安装,外观传统且没有新意,其造成的视觉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此外,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天线的运营和维护工作也日趋繁重,造成了一种资源浪费。
因此,优化的基站天线解决方案成为各运营商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尽量小的尺寸内增加天线的通道数量,并且能覆盖尽量宽的频段,对于共站共址减少基站天线数量,MIMO技术的应用,简化天线安装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设计一种窄截面超宽频多通道阵列天线,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窄截面超宽频多通道阵列天线,目的在于使基站网络覆盖的天线更加美观、更省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窄截面超宽频多通道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反射板、辐射单元、隔离翼、长隔条、隔离条,辐射单元固定安装于金属反射板上,长隔条固定安装于隔离翼顶部,隔离条和辐射单元水平连接。
进一步地,金属反射板为一体化金属反射板,中间凸起一定的高度,左右的侧边呈阶梯状。
进一步地,辐射单元以垂直间距D排列构成天线系统阵列,所述的天线系统阵列在垂直方向错开的间距为d,其中,d=0.25D或者d=0.5D。
进一步地,辐射单元为超宽频辐射单元,频段范围在1695MHz-2690MHz之间。
进一步地,两边阵列的水平间距相同,中间阵列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两边阵列的水平间距。
进一步地,中间的天线系统阵列与两边的天线系统阵列配合金属反射板安装,形成一定的高度差。
进一步地,隔离翼为金属凸形,呈阶梯状。
进一步地,长隔条为一字型长条形状。
进一步地,隔离条和辐射单元处于同一水平面位置。
进一步地,天线为一体化的窄截面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天线阵列系统,且超宽频段的带宽能够含盖多种网络制式,包括GSM1800、CDMA2000、LTE2600等;一体化的窄截面设计与常规的建站模式相比能够减少20%以上的空间,达到减小多系统天线的物理尺寸,减小相邻系统间的相互干扰,保障了各系统的各项电性能的独立性,极大的减少了天线后续运营维护的难度;多个系统阵列天线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化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基站空间的使用率,降低了网络覆盖和安装的难度,减少了运营成本和资源浪费,到达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且更加美观,减少了视觉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窄截面超宽频多通道阵列天线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69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刮保护膜
- 下一篇:一种优化的秸秆环保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