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用局部加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2908.6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2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电精密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局部 加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用局部加压装置,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是机械行业中常用的一种设备,模具一般分为定模和动模,现有的模具特别是压铸模,是将熔融的金属打进模具然后成型,熔融的金属在模具里成型时,会由于外部压力的不足,导致出现缩孔等压铸缺陷,所以行业中为了减少这些压铸缺陷,一般会在模具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加压装置,这些加压装置是装在模具的进料口的,由于先进入到模具里的金属先凝固,进料口的液体是最后凝固的,当前面的液体凝固后,从后面加压就没有什么效果了,所以行业中需要一种新型的模具局部加压装置,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用局部加压装置,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模具用局部加压装置,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设置有动模和定模,所述模具的右侧设置有浇口。
所述浇口上设置有料筒,所述料筒里设置有压料杆,所述模具的左侧设置有局部加压装置,所述局部加压装置设置有加压孔。
所述加压孔里设置有加压套,所述加压套里设置有加压杆,所述加压杆的右端设置有U型加压板,所述U型加压板的结构与模具的模腔结构相同。
所述U型加压板由板材折弯而成,所述U型加压板的左端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模具上设置有油缸底座。
所述油缸底座上设置有油缸支架,所述油缸支架上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的油缸轴与所述加压杆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油缸的油缸轴与所述加压杆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六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通过在模具的左端设置有加压杆和U型加压板,这样当熔融的金属进入到模具后,前端的金属还未凝固时,就开始进行局部加压,而进料口端的加压采用传统的方法,这样在模具的前后两端都能加压,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致密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杆和U型加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模具1;动模110;定模120;浇口2;料筒3;局部加压装置4;加压孔410;加压套420;加压杆430;U型加压板440;温度传感器450;油缸底座460;油缸支架470;油缸480;压料杆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模具用局部加压装置,设置有模具1,所述模具1设置有动模110和定模120,所述模具1的右侧设置有浇口2,所述浇口2上设置有料筒3,所述料筒3里设置有压料杆5,所述模具1的左侧设置有局部加压装置4,所述局部加压装置4设置有加压孔410,所述加压孔410里设置有加压套420,所述加压套420里设置有加压杆430,所述加压杆430的右端设置有U型加压板440,所述U型加压板440的结构与模具1的模腔结构相同,所述U型加压板440由板材折弯而成,所述U型加压板440的左端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450,所述模具1上设置有油缸底座460,所述油缸底座460上设置有油缸支架470,所述油缸支架470上设置有油缸480,所述油缸480的油缸轴与所述加压杆430连接在一起。
所述油缸480的油缸轴与所述加压杆430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温度传感器450的数量为六个。
使用时,首先将熔融的金属放进到浇口2的料筒3里,然后启动压料杆5,通过压料杆5将金属迅速的打进模具1中,先进入到模具1中的金属先凝固,在金属凝固之前,通过U型加压板440上的温度传感器450测试到先进入到模具1中的金属液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450测试到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一致的时候,开始启动油缸480,通过油缸480的油缸轴推动加压杆430往右运动,而加压杆430和U型加压板440是连在一起的,这时油缸480的油缸轴也推动着U型加压板440往右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先凝固的金属进行加压的目的,改变了传统模具从进料端进行加压的做法。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电精密零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电精密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2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