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试管打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2514.0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4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辰;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41/16 | 分类号: | B65B41/16;B65B41/14;B65B59/00;B65B51/26;B65B47/00;B65B5/04;B65C9/18;B65C9/40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孟湘明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材 试管 打包装置 导入器 本实用新型 接收器 闭合 控制信号 主动牵引 闭合器 供应器 牵引器 包覆 打包 电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试管打包装置,适于利用包材打包试管,包括:一基座,用于提供电源和控制信号、一包材供应器,连接于所述基座,用于供应包材、一试管接收器,连接于所述基座,用于接收试管、一试管导入器,连接于所述基座,用于将接收到的试管导入包材包覆范围、一包材牵引器,连接于所述基座,用于主动牵引包材、及一包材闭合器,连接于所述基座,用于闭合已经过所述试管导入器的包材的指定周边,从而使一段包材形成指定尺寸的包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将医用试管打包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机构当中,常有批量管理、包装、输送采血管或其他样品试管的需求。例如在住院患者当中,可能同时需要对单一患者采集多管血液、尿液以确认或监控其病情,但这些试管随后将再被分别送往不同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而当一位病房护士完成一系列的医用样品采集工作后,将可能会有多位不同患者的多种不同医用样品需要被分门别类地送往不同检验单位。此时倘若管理不善除了效率低落外,尚可能出现错误,导致患者被误诊。并且,即便只是将试管送错单位,再重新送往正确检验单位的过程中可能都将使得样品因时间过久而败坏,影响检验精准度或结果或导致延误医疗的黄金时效。
此外,当试管在批量运送时往往也需要被妥善的保护,传统方法有使用试管架码放试管以便同时达到保护与整齐摆放的效果者,但当有大量试管需要被运送时,往往也代表有大量的试管架必须同时被运送,这不但额外增加了运送物品的体积及重量,重复使用的试管架上可能沾染有其他患者的病菌或病毒,从而可能增加样品被污染、护士手部污染或患者被感染的风险,倘若试管架在每次使用后都要彻底消毒,则增加额外的成本及工作负担,并且仍不能完全杜绝污染、感染风险。因此,采用依次性包材分门别类地打包医用样品试管可能是个能够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但对于大量试管的打包难以依赖人力进行,因此需借重机器执行批量打包作业。
对此,习知技术提供了医用采血管打包装置,能利用塑胶膜批量打包医用样品容器,从而满足上列需求。然而传统的医用样品容器包装装置具有下列几种问题。首先传统医用样品容器包装装置在包装时使用两片胶膜,当样品容器如采血管被置入两片胶膜中央时热封其周围,这种做法虽然也能达到打包的效果但因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其出错率较高,容易封不住而导致样品漏失,无形中损失了工作效能并增加了生产及维护成本。其次,无论根据传统技术的医用样品容器打包装置或其他一般打包装置,往往利用被打包的物品的自身重量往下拉扯胶膜从而落入热封区域以便设备热封该物品周围的胶膜,但对于医用采血管或其他医用样品容器来说,由于多采用塑料制成且有时内容样品不多,其重量轻巧,不易下拉胶膜,从而必须严格控制触发胶膜滚动的精密度,如此不但成本高、包装失败率高、包装速度也相当缓慢。此外,传统打包设备的打包尺寸固定,并且单一包装仅容纳一个试管,应用性较差,无法满足尺寸不一的试管包装或一次打包多管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试管打包装置,其使用一张胶膜进行打包,从而简化设备结构以降低包装出错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试管打包装置,其使用一张胶膜进行打包,从而降低热封失败、包装不完全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试管打包装置,其使用一张胶膜进行打包,从而简化设备结构以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试管打包装置,其具有胶膜下拉元件,以在打包过程中透过该元件下拉胶膜,从而提高打包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试管打包装置,其具有胶膜下拉元件,以在打包过程中透过该元件下拉胶膜,从而提高对包装尺寸的控制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试管打包装置,其使试管竖直移动而非横放移动,从而简化设备结构并更好地利用试管重量协助向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25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释卷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香菇菌种包装机的吸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