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称重整钞换零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2211.9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8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葛洁明;郭继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D11/00 | 分类号: | G07D11/00;G07D3/02;G07D3/12;G07D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9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重整 钞换零 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称重整钞换零机器,属于货币自助互换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售票公交已经普及,节约了售票成本,提高了出行体验,但是难免有些乘客没有零钱,无法乘车,所以一种红外称重整钞换零机器在此时可方便乘客随时换取零钱乘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款可以换取零钱的机器,以方便用户将整钞换为零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红外称重整钞换零机器,包括控制器、出币装置、电子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显示屏、步进电机一、步进电机二、纸币识别装置、电子称电性连接;所述出币装置形状为凹槽,出币装置中间部分为传输带,步进电机一带动传输带运动;出币装置一端紧邻传输带开漏币孔,所述电子称在出币装置下方,漏币孔和电子称之间由设有滑轨,滑轨中间有缝隙,步进电机二和电子称相连控制其沿中轴左右翻转,电子称左下边为废币槽,电子称右下边为出币槽;出币装置下方漏币孔两侧设置相对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分别和控制器电性相连。
整钞换零机器还包括储币箱,所述储币箱由多组隔板组成独立空间并向出币装置方向倾斜,每个空间容量和出币装置容量相等,隔板可以单独升降,储币箱和出币装置由斜面相连。
所述电子称四周有挡板,前后挡板固定,左右挡板有弹簧连接可外翻。
整钞换零机器由干电池,可充电电池或低压直流电源供电。
本实用新型主要有益效果:自助换取零钱方便乘客乘车,同时将公交公司大量硬币换成面额较大的纸币便于保管并且加速了硬币的流通。
相比于其他类似产品,本机器采用步进电机根据硬币厚度定位,以及称重,红外计数3种方式同时检验出币结果,误差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纸币识别装置、2显示屏、3出币装置、4传输带、5步进电机一、6步进电机二、7电子称、8出币槽、9 储币箱、10 漏币孔、11红外接收器、12红外发射器、13废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红外称重整钞换零机器,控制器和显示屏2、步进电机一5、步进电机二6、纸币识别装置1、电子称7电性连接;所述出币装置形状为凹槽,凹槽侧壁微微加紧硬币,使硬币在凹槽上不会自然倒落,出币装置中间部分为传输带4,步进电机一带动传输带运动;出币装置一端紧邻传输带开漏币孔10,所述电子称在出币装置下方,漏币孔和电子称之间由设有滑轨,滑轨中间有缝隙,步进电机二和电子称相连控制其沿中轴左右翻转,电子称左下边为废币槽13,电子称右下边为出币槽8。出币装置下方漏币孔两侧设置相对的红外发射器12和红外接收器11,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分别和控制器电性相连。
整钞换零机器由干电池,可充电电池或低压直流电源供电,机器可以安装在公交站点,交通枢纽或人群聚集处,此时采用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供电;机器也可以随公交车安装利用汽车内的直流低压电源。
纸币识别装置为普通自动售卖机采用的小面额纸币识别装置,可以识别1元,5元,10元,20元纸币。控制器为通用可编程芯片, 机器根据硬币的厚度,提前设置传输带上一个硬币移动的位移存为初始值,用户向纸币识别装置送入纸币时,机器识别其面额,(本机器为换零钱系统只设定识别5,10,20面值的硬币)显示屏显示相关提示信息,通过显示屏触摸完成相关操作。兑换等额硬币时,控制器获取纸币金额信息,根据提前设定的初始值乘以纸币面额得到实际需要移动的位移量,进一步向步进电机一发送命令,控制其转动相应角度移动硬币。
硬币在传输带上移动,经过漏币孔,通过漏币孔和电子称之间的滑轨,硬币滑落到电子称上,滑轨中间有缝隙,红外发射器12和红外接收器11安装在之间,红外线通过滑轨中间缝隙对下落的硬币进行计数统计,反馈给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22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