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矫正束腰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0330.0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9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林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丽萍 |
主分类号: | A41C1/18 | 分类号: | A41C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94 | 代理人: | 夏龙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矫正 束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女性塑形衣物,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矫正束腰带。
背景技术
为帮助刚生育完的妇女或者是向心性肥胖的女性恢复身材,使用束腰带收束腹部是一种被认为有效的方式,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款式的束腰带,主要以单片式束腰带为主,此类束腰带每个部位的收缩力量相同,由于腹部并非成均匀的圆柱形,导致收腹时腰腹部各个部位受力就不同,难以集中对脂肪囤积的腹部部位收紧;另外对于孕期至月子期的妇女因久坐,导致腰椎处长时间弯曲,且臀部肌肉较为松弛,需要外部提醒注意调节坐姿,并通过具有提臀功能束腰带辅助恢复曲线体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矫正束腰带,通过围合腰部的上束片和围合腰臀部的下束片,对女性的腰臀部进行塑形。
一种分体式矫正束腰带,其包括相互分离的,且均为整体呈片状上束片和下束片,上束片被分为前、后、左、右片区,所述的上束片外表面设置有朝向相反的,且仅沿弹性方向对称延伸左上、下弹性束带组和右上、下弹性束带组,各弹性束带组内的弹性束带相互平行设置,且左上和左下弹性束带组之间、右上和右下弹性束带组之间于起始端形成相互分离形成插口,并延伸至最末端对应形成左、右交叠区,左、右交叠区至少有一可穿过相对侧弹性束带组的插口内,并使左、右交叠区的内表面的抓紧部分别与右、左片区外表面可相互固定,使上束片围合为稳定的环状结构;所述的下束片可围合形成稳定的环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所述的上束片后片区的中心线,上束片后片区对称设置有两竖直排布的腰椎塑形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右片区的边沿设置有竖直排布的腰线塑形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同一弹性束带组的弹性束带数目为5-8根。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束带的宽度为0.5-1.5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上、下弹性束带组和右上、下弹性束带组,其中一侧的交叠区的交叠边沿设置有第一水平弹性束带组;其相对侧的上束片边沿设置有向插口延伸的第二水平弹性束带组,所述的第一、第二水平弹性束带组的内表面设置有抓紧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展开状态下,所述的上束片的中心线呈弧形。
作为一种有效的设置方案,所述的弹性束带组通过若干均匀垂直缝制于两相邻束带之间的缝线带使各弹性束带组内的弹性束带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缝线带的宽度为0.2-0.5cm。
作为另一种有效的设置方案,所述的下束片的一侧设置有条状带,其相对侧设置有片状带,所述的条状带可插入片状带后端的插入孔,使下束片围合呈环状并使条状带、片状带内表的抓紧部与下束片外侧相固定形成稳定的环状结构;呈环状的下束片后部中央为中央弹性片区。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采用分体式的设置方案,相对于目前的单片式束腰带,采用上束片围合腰部,下束片围合臀部的设置方案,可单独提高对腰部、臀部的塑形效果,且弯腰、伸展动作过程中,腰臀部的动作活动更为顺畅;
2.通过设置各弹性束带组内的弹性束带相互平行,并仅沿弹性方向对称延伸左上、下弹性束带组和右上、下弹性束带组,使左、右交叠区的内表面的抓紧部分别与右、左片区外表面可相互固定,使上束片围合为稳定的环状结构时,各弹性束带组对于具有较多脂肪囤积的腹部部位具有集中的收拢作用,且采用诸如通过若干均匀垂直缝制于两相邻束带之间的缝线带等手段,使各弹性束带组内的弹性束带相互平行设置时,避免各弹性束带间的相互垂向移位,使各弹性束带的收拢方向性进一步提高;
3.下束片的设计同样利用了条状带-片状带与下束片交叠抓紧的固定方案,结构简单环状固定效果稳固;相对于直接使用下束片束紧,将下束片围合呈环状,并于对应后部中央设置弹性片区,中央部位的中央弹性片区向内收拢使得两侧的裹垫于臀部下侧的两侧下束片被拉紧,同时起到了提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的外表面示意图;
图2是图1 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束片围合过程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下束片围合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丽萍,未经林丽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0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分离亲和过滤器
- 下一篇:分体多段管式滤膜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