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肥制取装置和生物有机肥制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97761.6 | 申请日: | 2017-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8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金戈诺夫;何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德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姿颐 |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鸿***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取装置 加热搅拌 有机肥 沼液 固液分离单元 本实用新型 储存单元 过滤单元 水不溶物 农作物生长 生物有机肥 流体连通 微量元素 储存 发育 化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肥制取装置,涉及化肥生产领域。该有机肥制取装置包括能依次流体连通的过滤单元、固液分离单元、加热搅拌单元和储存单元;其中,所述过滤单元可将沼液中的绝大部分水不溶物清除;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可将沼液中的水不溶物控制在5g/L以下;所述加热搅拌单元能够加热搅拌物料;所述储存单元用于储存产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沼液中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偏低,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畜牧废弃物发酵沼液,经过过滤,添加微量元素及复合肥料,最终制备成符合标准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的有机肥制取装置。
背景技术
沼液经厌氧发酵后,肥效是普通化学合成肥料的10倍以上。水质特性极易被植物吸收,而且不会像化学肥料那样,沼液使用量过多也不会烧苗,作为绿色生态种植的首选肥料,蔬菜一般直接供应,大型超市、星级酒店、私人定制等,沼液具有:驱虫、杀虫的功效,幼虫和虫卵的致死率为90%以上,属于绿色生物杀虫剂。但由于沼液中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偏低,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
向经过过滤及固液分离处理的沼液基液中添加腐植酸,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不但可以发挥沼液施肥的原有优点,还可以满足农作物生产发育的需求,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肥制取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肥制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沼液中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偏低,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的技术问题。采用该装置制备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是利用大型牧场的粪便充分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液为载体,辅之以从自然界的风化煤和褐煤中提纯的矿物质腐殖酸。是一种高浓缩、高活性、多功能、复合型生物有机肥。它不但能够提供给植物所必须的大量元素(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还对蚜虫、斑潜蝇、白粉虱、红蜘蛛等17种病虫害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肥制取装置,包括能依次流体连通的过滤单元、固液分离单元、加热搅拌单元和储存单元;其中,
所述过滤单元可将沼液中的绝大部分水不溶物清除;
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可将沼液中的水不溶物控制在5g/L以下;
所述加热搅拌单元能够加热搅拌物料;
所述储存单元用于储存产品。
可选的,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依次流体连通的两个过滤箱,两个所述过滤箱依次为20目过滤箱和40目过滤箱。
可选的,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依次流体连通的一级固液分离器及二级固液分离器。
可选的,所述加热搅拌单元包括加热搅拌罐。
可选的,所述储存单元包括产品储罐。
可选的,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PLC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沼液流量。
可选的,所述固液分离单元还包括PLC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沼液固液分离。
可选的,所述加热搅拌单元还包括PLC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沼液温度及搅拌速度。
可选的,所述储存单元还包括PLC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产品储罐液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有机肥制取装置,所述生物有机肥制取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有机肥制取装置,还包括沼液发生池,所述沼液发生池的出输液口与所述过滤单元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有机肥制取装置,在使用时沼液首先通过过滤单元,通过该单元后,沼液中的绝大部分水不溶物被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德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德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7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