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自动贴膜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97444.4 | 申请日: | 2017-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1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尧;冯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广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33/02 | 分类号: | B65B3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胡柯 |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手机自动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全球化,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一步促进手机制造业的发展。手机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刮伤屏幕的状况,因此在手机出厂前需要对手机进行贴膜处理。然而现有技术中,手机保护膜一般是由工人手工贴膜,不仅贴膜效率极低,还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手机自动贴膜装置,能够自动对手机进行贴膜处理,提高贴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贴膜室、贴膜传输单元、手机传输单元、定位单元,所述贴膜传输单元、手机传输单元、定位单元均设置于所述贴膜室内;
所述贴膜传输单元包括贴膜、送膜辊、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收膜辊、第一电机、第一气缸、第一压板,所述送膜辊、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收膜辊依次通过贴膜连接,所述收膜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贴膜室的侧壁内,所述送膜辊、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通过第一连接杆设置于贴膜室内,所述第一导向辊与第二导向辊之间的贴膜水平传输,所述第一导向辊外圆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贴膜室顶壁内,所述第一压板顶部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活塞杆连接,底部设置于第一导向辊与第二导向辊之间的贴膜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压板底部设置有第二锯齿;
所述手机传输单元包括支撑板、传送带、主动辊、从动辊、第二电机、手机槽、第二气缸、第二压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支撑柱设置于所述贴膜室底部,所述传送带分别绕过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底部连接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所述传送带为透明带,所述主动辊设置于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贴膜室的侧壁内,所述从动辊通过第二连接杆设置于贴膜室内,所述传送带上均匀设置有所述手机槽,所述手机槽正对于两个所述第一锯齿之间的贴膜,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贴膜室顶壁内,所述第二压板顶部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连接,底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方两个第一锯齿之间贴膜的正上方;
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收集器、控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红外线穿过所述手机槽,正对所述红外线收集器,所述红外线收集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外侧,靠近收膜辊,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开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刻度线,两个所述第一锯齿之间的间距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辊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一锯齿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槽内还设置有弹性片。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顶部还设置有海绵垫。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能够根据待贴膜手机的屏幕大小调节两个第一锯齿之间的间距,再根据手机屏幕的长度调节第一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上升与下降的时间间隔,将贴膜初步锯切为待贴膜手机屏幕的尺寸,再在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的作用下,将初步锯切的贴膜推送至手机屏幕表面,实现自动对手机进行贴膜的功能,能够显著提高贴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整个贴膜装置中还包括定位单元,能够精确定位手机屏幕和初步锯切的贴膜的位置,确保贴膜能够准确的贴在手机屏幕上,避免贴偏;整个贴膜过程均在贴膜室内完成,能够有效避免灰尘沾染在手机屏幕表面,避免在贴膜过程中出现气泡。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导向辊的左视放大示意图;
图中:1.贴膜室;2.贴膜;3.送膜辊;4.第一导向辊;5.第二导向辊;6.收膜辊;7.第一气缸;8.第一压板;9.第一锯齿;10.第一活塞杆;11.第二锯齿;12.支撑板;13.传送带;14.主动辊;15.从动辊;16.手机槽;17.第二气缸;18.第二压板;19.第二活塞杆;20.弹性片;21.红外线发射器;22.红外线收集器;2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广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广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7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材覆膜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包装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