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耐弯折性测试的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2851.6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3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刚;袁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华高科技电子工业园(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柔性 电路板 耐弯折性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耐弯折性测试的治具。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简称软板或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通常,为了确保柔性电路板的使用,需对其(尤其是其插接手指)进行耐弯折性测试。然而,柔性电路板的插接手指因其叠层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柔性电路板在表面处理后必须配对相应的弯折治具才可以测试。由于柔性电路板的插接手指外形长度不一样,传统的做法是柔性电路板的插接手指用铜棒外卷或内卷来进行。但这种做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每种柔性电路板的插接手指在测试过程中,被测区域不能完全紧贴铜棒且操作方法不规范;其次,测试完成后很难真实反映该插接手指的耐弯折性能,从而影响最终的判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耐弯折性测试的治具,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存在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耐弯折性测试的治具,可包括底座和多根不同直径的圆棒,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不同半径的半圆形凹槽,所述圆棒与相应半圆形凹槽配合以对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或其接插手指进行耐弯折性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凹槽按照大小依次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凹槽为4个,其直径分别为4毫米、6毫米、8毫米和10毫米,相应圆棒的直径分别为2毫米、4毫米、6毫米和8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形凹槽的间距为3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圆棒的长度为3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圆棒和底座均由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的降低误判的发生,且可真实反映柔性电路板及其插接手指的耐弯折性能。可以反复使用,不需要对每个产品都配对相应的治具,检验成本也较为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耐弯折性测试的治具1可包括底座10和多根不同直径的圆棒20a-20d,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多个不同半径的半圆形凹槽11a-11d,所述圆棒20a-20d与相应半圆形凹槽11a-11d配合以对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或其接插手指(未示出)进行耐弯折性测试。
在一实施例中,半圆形凹槽11a-11d按照直径大小依次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以便于操作。具体地,从左到右逐渐变大地设置,即,最左边最小,最右边最大;反之亦然。
在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半圆形凹槽为4个,分别用11a、11b、11c和11d表示,其直径分别为4毫米、6毫米、8毫米和10毫米。相应地,圆棒20a-20d的直径分别为2毫米、4毫米、6毫米和8毫米。这种设计基本上满足了大部分型号的柔性线路板及其接插手指的耐弯折性测试。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半圆形凹槽11a-11d的间距为30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圆棒20a-20d的长度均为35毫米。当然,所述圆棒20a-20d的长度也可以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圆棒20a-20d和底座10均由不锈钢制成。当然,其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华高科技电子工业园(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瑞华高科技电子工业园(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28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