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通行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1511.1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9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贾朝强;王伟星;刘文涛;刘继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7B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通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通行卡。
背景技术
如今高速公路发展推进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推广和和普及,并衍生出了基于5.8GHz DSRC技术的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该系统实现了ETC车辆和MTC车辆的路径识别。而MTC车辆实现路径识别所用的工具或载体就是复合通行卡。复合通行卡通信天线性能决定了复合通行卡的通信性能。
目前复合通行卡通信天线大多印制在主线路PCB上,但这种方式会造成很大面积的主线路PCB没有充分利用;且电池受制于主线路PCB面积,电池容量也会受限制。首先,放置在主线路PCB上的射频天线会受周围器件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射频天线性能,其周围很大一部分PCB没有布置器件,造成空间浪费。由于在主线路PCB上印制读卡天线,也造成线圈天线中央一部分PCB空间浪费。最后,电池尺寸也会受主线路PCB空间狭小的影响,电池容量也会受限制,因而使得复合卡寿命被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通行卡,可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至少将所述第一通信天线和第二通信天线与主线路板分离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通行卡,包含第一通信天线、第二通信天线、主线线路板、外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天线和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均包括辐射单元、馈电点;所述第一通信天线和所述第二通信天线至少其中之一,通过馈电点与主线路板可分离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信天线和所述第二通信天线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外壳表面,或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或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主线路板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信天线和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其中之一为全向天线的射频天线,另一种为金属线圈的读卡天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天线和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主线路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天线和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均与所述主线路板可分离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第一通信天线、所述第二通信天线与主线路板通过馈电点可分离连接,减少了主线路PCB面积,节约成本,同时电池容量也可以相应的增加,增加复合卡使用寿命。并且将所述第一通信天线、所述第二通信天线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主线路板之间,也有利于提高复合通行卡天线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一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二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三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一的系统结构框图。
一种复合通行卡,包含第一通信天线(103)、第二通信天线(102)、电池(104)、外壳(101),主线路板(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天线(103)包括辐射单元(1031)、馈电点(1032),所述第二通信天线(102)包括辐射单元(1021)、馈电点(1022);所述第一通信天线(103)通过馈电点(1032)与主线路板(105)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天线(102)通过馈电点(1022)与主线路板(105)可分离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天线(103)、所述第二通信天(102)线设置在所述外壳(101)和所述主线路板(105)之间。
所述第一通信天线(103)为全向天线的射频天线,所述第二通信天线(102)为金属线圈的读卡天线。
所述主线路板(105)面积减小,所述电池(104)容量更大,因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使用寿命的目的。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二的系统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1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