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航水深淤泥厚度快速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1496.0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8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申;杨华;闫勇;侯志强;庞启秀;李孟国;谢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王金宝 |
地址: | 30045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航 水深 淤泥 厚度 快速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与河道清淤技术领域领域,具体的说,是适航水深淤泥厚度快速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港口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港口疏浚维护工作将成为未来港务工作的重点。尤其对于淤泥质海岸港口而言,疏浚维护工作更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而水深测量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疏浚维护方量的统计结果,目前水深测量技术多是为了保障船舶通航安全而进行研究的,如何通过对淤泥质海岸港口疏浚维护水深测量技术的研究,在保障通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疏浚维护水深,减少港口疏浚维护投资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国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苏北、长江口、浙闽港湾和珠江口外等岸段,其总长度在4000km以上,约占全国海岸线长度的四分之一。
淤泥质海岸滩宽、水浅,建港难度较大,但有的大河河口或河口湾也可找到掩护条件较好的深水岸段,这里往往腹地广阔,水陆集疏运条件好,可发展为重要港口,如上海港、天津新港、广州港等。但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的发展,船舶吃水越来越深,因此港口对水深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水深的增大,淤泥质海岸港口的回淤将是十分严重。
现有技术中,常用铊测法、密度仪法和测深仪法来测量。
其中,铊测法利用浮力和射线技术原理,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但测深精度低、适用范围局限性大,不适合大面积适航水深测量。
密度仪法利用声学原理和射线原理,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复杂,同时测量精度较低,当使用射线原理时,系统具有放射源,不安全。
测深仪法采用声学原理,系统结构较复杂,价格适中、操作较复杂。
特此针对淤泥质海岸港口的特殊性,需要一种适用性广、稳定、安全、可靠、耐腐蚀、操作性强的自动一体化适航水深快速测量系统,来对适航水深淤泥厚度进行稳定、快速、精确的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适航水深淤泥厚度快速测量系统,克服适航通行回淤航道研究中的种种困难,提供一种快速测量、操作简练、测量精准、适用范围广、稳定安全可靠、也方便在特殊环境手动和自动操作为一体的自动化适航水深快速测量系统,为回淤航道研究的开展提供最核心的技术保障,并充分保障适航通行得到高效的运行,保证测量技术的数据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适航水深淤泥厚度快速测量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和测量仪,所述测量仪包括存储信号触发器、水位探测器;
所述存储信号触发器包括触碰单元、接触单元和与电源连接的吊装线缆;
所述触碰单元设置于接触单元的下方,所述触碰单元与接触单元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触碰单元的顶部和接触单元的底部,所述弹簧与触碰单元和接触单元之间均绝缘;
所述吊装线缆连接接触单元,所述触碰单元和接触单元分别电连吊装线缆的正负极;
所述水位探测器固定于存储信号触发器上,所述水位探测器通过信号线电连控制终端,所述吊装线缆电连控制终端。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将存储信号触发器投入水中,水位探测器跟随存储信号触发器一同下沉,水位探测器通过信号线向控制终端传输水位信号,并同步显示在控制终端上的显示屏上。
入水后,触碰单元与接触单元通过弹簧始终保持间隙而不接触;因淤泥的一般密度为1.4g/cm3,而水的密度一般为1.03g/cm3,当触碰单元达到泥水分界层时,触碰单元的底部受到的阻力突然增大,触碰单元与接触单元逐渐接近并最终接触,造成吊装线缆所在的电路的短路,此时控制终端上的指示红灯亮起,并发出持续的蜂鸣响声,同时,控制终端会将这时的水位数值H2记录保存于控制终端存储单元中。然后,存储信号触发器靠惯性和自重继续下沉,直接到达淤泥硬质底部位置停止,这时水位值保持不变,记录总的水深值H1,最后得到淤泥层厚度为H=H1-H2。
该测量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测量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测量方便简单,通过存储信号触发器直接与淤泥接触确定淤泥实际水深,结果准确可靠,因没有复杂的结构设备,在操作时更加的简单方便。
在存储信号触发器下沉到淤泥层时,控制终端直接记录水深探测器所在的深度值,无需复杂的计算,测量快速。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接触单元包括绝缘的护套、金属的接触片,所述护套的底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接触片铺设于凹槽侧壁表面;所述触碰单元包括与凹槽形状匹配的金属的触碰头,所述触碰头位于凹槽内且触碰头的底面凸出于护套的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1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