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舀勺式半夏播种机用排种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86374.2 | 申请日: | 2017-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1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余永昌;胡丰收;魏富德;王欢欢;张帅军;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万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5 | 代理人: | 薛雁超 |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舀勺式 半夏 播种机 用排种器 | ||
一种舀勺式半夏播种机用排种器,包括种勺组件、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清种装置以及行距株距调整装置;所述的主动轮设置于从动轮的上方,所述输送带环形绕于主动轮和从动轮外侧,输送带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种勺组件,且种勺组件之间等间距设置;所述的种勺组件包括种勺和安装块,安装块固定设置于种勺的上部一侧,安装块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将种勺组件安装在输送带上的安装孔,所述种勺为与半夏种子的类似球形形状相同的近似半球形结构,且种勺的开口方向朝着输送带的运行方向;该设计采用三种不同直径的种勺及排布方式,当播种不同半夏种子时,可选用对应的种勺结构和排布方式,这增大了排种器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舀勺式半夏播种机用排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很多农作物已经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机械化作业。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全国半夏年需求量约为 450万公斤,出口量约为120万~200万公斤,现供需矛盾日益加大,因此其播种的机械化势在必行。半夏播种是半夏生产的首要环节,实现机械化播种并持续提高其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半夏高产的必经之路。国内的半夏播种机大都是通过改进玉米、马铃薯等与半夏种子相似的播种设备,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半夏的种植环境要求和不同的地域来进行设计的播种机。山东菏泽润康中药材研究所实用新型的播种机也是小型的、简单的、效率不高的、只能实现单一的播种。据调查,就目前来说半夏播种机市场上供应甚少,大都是根据订单来设计和制造,大批量的市场供应是没有的。
现有的排种器并没有针对半夏种子的特点设计专门的种勺结构,因此在排种器取种过程中,容易造成半夏种子的浪费,而且会造成种子在取种过程中的损伤,影响半夏种子播种后的成活率。现有的行距株距调整大都是采用更换链轮的方式,操作比较麻烦,影响播种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其清种装置都附带有调节手柄和其它装置,结构比较复杂,给操作和维修也带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舀勺式半夏播种机用排种器,根据半夏种径不同等级设计了对应的种勺结构及排布形式;可根据半夏种径等级方便的调整行距株距;采用清种装置能可靠保证种勺内只有一颗半夏种子;能方便的调整导种筒与种勺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的避免重播、 漏播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对不同半夏种径等级都具有适用性,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舀勺式半夏播种机用排种器,包括种勺组件、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清种装置以及行距株距调整装置;
所述的主动轮设置于从动轮的上方,所述输送带环形绕于主动轮和从动轮外侧,输送带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种勺组件,且种勺组件之间等间距设置;
所述的种勺组件包括种勺和安装块,安装块固定设置于种勺的上部一侧,安装块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将种勺组件安装在输送带上的安装孔,所述种勺为与半夏种子的类似球形形状相同的近似半球形结构,且种勺的开口方向朝着输送带的运行方向;
所述清种装置包括用于清除种勺中多余种子的第一级清种装置,以及用于清除种勺外的输送带上多余种子的第二级清种装置,所述第一级清种装置为位于输送带内侧中部的振动装置,所述第二级清种装置为位于输送带顶部的清种板,清种板与机架相连,布置在各排种勺组件之间,当相邻两排种勺组件间带有种子时,由于清种板的阻挡作用,夹带的种子被拨回种箱,实现第二级清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未经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86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舀勺式半夏播种机用排种器
- 下一篇:一种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的简易生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