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控轮椅机械臂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81839.5 | 申请日: | 2017-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1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军;李锦辉;李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9/02;A61G5/04;A61G5/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摄影机 电动轮椅 激光雷达 电极帽 机械臂 放大器 轮椅 本实用新型 仿生机械臂 六自由度 前支架 轻量型 脑控 采集脑电信号 日常生活动作 信号放大能力 地面移动 定位能力 空间运动 信号采集 左侧面 左前方 支架 传输 刺激 | ||
1.一种脑控轮椅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轮椅(1)、六自由度轻量型仿生机械臂(2)、第一3D体感摄影机(3)、第二3D体感摄影机(4)、激光雷达(5) 、左侧面支架(6)、前支架(7)、电极帽(8)、放大器(9)、PC机(10),所述六自由度轻量型仿生机械臂(2)通过连接电动轮椅(1)的左侧面支架(6)固定在电动轮椅(1)的左前方,用于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执行抓取任务,并根据第二3D体感摄影机(4)对使用者脸部的识别与定位信息,将目标物体移至目标位置;所述的PC机(10)用于显示刺激界面,刺激使用者产生相应的脑电信号;所述的电极帽(8)用于采集使用者的脑电信号,采集后的信号经过放大器(9)的放大、滤波、模数转换处理后,再将数据传输给PC机(10)进行信号检测;所述的激光雷达(5)、第一3D体感摄影机(3)和第二3D体感摄影机(4)通过连接电动轮椅(1)的前支架(7)固定在电动轮椅(1)的正前方用于电动轮椅(1)位置的实时定位及目标物体和使用者脸部的识别与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轮椅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3D体感摄影机(3)、第二3D体感摄影机(4)均采用Kinec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轮椅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面支架(6)固定在电动轮椅(1)底盘并从电动轮椅(1)底盘的左前方延伸而出,同时设置有分别与六自由度轻量型仿生机械臂(2)和电动轮椅(1) 连接的机械接口和固定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轮椅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架(7)固定在电动轮椅(1)底盘并从电动轮椅(1)底盘的前方延伸而出;所述前支架(7)的底部设置有与电动轮椅(1)连接的固定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轮椅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7)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激光雷达(5) 的支撑结构,所述前支架(7)的顶端间隔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安装固定第一3D体感摄影机(3)和第二3D体感摄影机(4)的支撑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轮椅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3D体感摄影机(3)位于激光雷达(5)的正上方,所述第二3D体感摄影机(4) 位于第一3D体感摄影机(3)的上方且摄像头方向与第一3D体感摄影机(3)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轮椅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5)的安放高度距地1m-1.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818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