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混炼胶热收缩率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81390.2 | 申请日: | 2017-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8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国;吴向东;冯旭海;王东;赵继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为橡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5/16 | 分类号: | G01N25/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 地址: | 621700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混炼 收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混炼胶热收缩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在未硫化之前分子之间没有产生交联,因此缺乏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其实用价值不大。当橡胶加入硫化剂以后,经热处理或其他方式能使橡胶分子之间产生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其性能大大改善,尤其是橡胶的定伸应力、弹性、硬度、拉伸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机械性能都会大大提高。
所谓混炼胶是指将配合剂混合于块状、粒状和粉末状生胶中的未交联状态,且具有流动性的胶料。混炼胶是制造橡胶制品的坯料,即半成品,故混炼胶的胶态分散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同时混炼胶的黏弹性、流变性则直接影响胶料操作加工性能和后期生产的模压、挤出、压延、压出等加工工艺性。在混炼橡胶硫化成橡胶成品后,橡胶成品与硫化模具的型腔之间总存在着尺寸差异,这种现象即称为橡胶收缩,橡胶收缩现象可以用热胀冷缩解释,橡胶制品硫化因为高温膨胀、而脱模后的橡胶制品因为高温的失去而尺寸逐渐缩小。
因此,热收缩率是混炼胶的重要测量指标之一,通过热收缩率的测量来评价橡胶成品的结构特性,现有技术中,混炼胶的热收缩率是在配方及生产工艺确定下,将混炼胶放入对应的模腔内硫化,在成型脱模后将混炼胶样片取出,测量样片尺寸的变化后精确计算收缩率。上述测量方式存在如下缺陷:在加热升温前后尤其是升温后对样片尺寸的测量中需要将样片由高温模腔中取出,这样会导致样片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热收缩率测量的精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混炼胶热收缩率的装置,避免将混炼胶样片从高温模腔中取出,导致样片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混炼胶热收缩率测量的精确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混炼胶热收缩率的装置,包括内壁铺设有保温层的箱体和设于箱体内水平设置的测量板,所述箱体侧壁的两端穿设有两个水平的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相互平行且两个导向杆所在的平面与测量板上下平行,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供两个导向杆水平移动的条形孔,至少一个导向杆的两端设有拧紧螺栓,所述拧紧螺栓的直径大于所述条形孔的宽度;还包括设于两个导向杆之间的长度刻度尺和设于箱体内壁上的加热体和制冷片,在箱体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加热体和制冷片通断电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测量混炼胶的热收缩率时,首先将从模腔中取出混炼胶样片放置在测量板上;再通过控制箱体内壁上加热体通电的控制器将箱体内的温度升至与模腔温度相同;进一步通过箱体侧壁上的条形孔调节两个导向杆的水平位移,使得两个平行的导向杆均与混炼胶样片两端接触,从而可通过两个导向杆之间的长度刻度尺测得混炼胶样片的长度,避免现有技术中将混炼胶样片从高温模腔中取出,导致样片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混炼胶热收缩率测量的精确性的问题;且至少一个导向杆的两端设有拧紧螺栓,拧紧螺栓的直径大于条形孔的宽度,从而在读取长度刻度尺数值的时候,可固定导向杆的位置,确保读取测量值的精准性,测得数值计为L0。
此外,箱体内壁上还设有制冷片,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制冷片通电来快速降低箱体内的温度,避免混炼胶在自然条件下降温缓慢,且容易受外界温度环境不稳定性的干扰,使得冷却时候的长度尺寸测量不准确,从而影响混炼胶热收缩率测量的精确性的问题;冷却条件下测得数值为L1,然后可按照下式计算混炼胶线收缩率ΔL,ΔL=(L0-L1)/L0×100%。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板的下方设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测量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水平方向90°旋转的旋转气缸可驱动测量板呈90°转动,并利用旋转气缸轴向可伸缩的功能,可在旋转气缸驱动测量板向下移动之后切换测量板90°转动,再将其上移之后利用两个导向板和两个导向杆之间的长度刻度尺对混炼胶样片的宽度进行测量;也可对圆形混炼胶样片多个方向进行测量,确保热收缩率测量的精确性,进一步可计算出混炼胶的面收缩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为橡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为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81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胸(蕾丝)
- 下一篇:内衣套装(9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