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钨粉生产的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80400.0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3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茂;张秋和;赵会团;王明生;刘斌;赖唐龙;钟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华茂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2 | 分类号: | B22F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料装置 钨粉 本实用新型 下料斗 电动滑块 横梁 料筒 下端 倾倒 体内 自动下料机构 升降台 活动连接有 交叉感染 经济效率 壳体上部 传输带 导向槽 翻转 吊架 减小 壳体 下料 舟皿 升降 存储 传输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钨粉生产的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壳体,下料装置壳体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一传输带,下料装置壳体内顶部设有横梁,横梁通过导向槽活动连接有两个电动滑块,电动滑块下端设有吊架,下料装置壳体内设有下料斗,下料斗下端为升降台,升降台上活动设有料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设置自动下料机构,将生产线上载有钨粉的舟皿传输到下料装置内并进行固定,然后进行翻转倾倒,倾倒的钨粉通过下料斗进行收集并存储在料筒内,进而整个下料过程均由机械完成,减小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率,避免的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钨粉生产的下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钨粉生产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钨粉粉末状的金属钨,是制备钨加工材、钨合金和钨制品的原料。采用氢还原三氧化钨或仲钨酸铵的方法制备。用氢还原法制取钨粉的工艺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 500~700℃温度下,三氧化钨还原成二氧化钨;第二阶段在700~900℃温度下,二氧化钨还原成钨粉。还原反应常在管式电炉或回转式炉中进行。还原钨粉的性能(如纯度、粒度、粒度组成等)主要取决于还原工艺。在管式炉中还原钨粉时,影响还原速度的主要工艺参数是还原温度、烧舟中氧化钨的装载量、烧舟移动速度、氢气流速及氢气中水分含量。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钨粉的粒度变粗。钨粉的制取除了氢还原法外,还有早期采用的氧化钨碳还原法,还原温度高于1050℃。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钨粉纯度较低。此外,用金属铝、钙、锌等还原氧化钨的工艺研究工作亦在进行中。对于特殊应用而要求高纯度、超细粒度的钨粉,则发展了氯化钨氢还原法,得到的钨粉粒度可小于0.05μm。
传统钨粉下料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将不锈钢舟皿中的钨粉直接倒入钨粉桶内,随着生产效率和节能意识的提高,小径炉管和小舟皿已不适合在钨制品行业内使用。传统钨粉下料主要优点是操作容易、简单,缺点是金属量损耗大,体力消耗大,易造成交叉污染,不适合高纯超细的钨制品行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钨粉生产的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钨粉生产的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壳体,下料装置壳体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一传输带,下料装置壳体内顶部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导向槽,横梁通过导向槽活动连接有两个电动滑块,电动滑块下端设有吊架,下料装置壳体内设有下料斗,下料斗下端为升降台,升降台上活动设有料筒,下料装置壳体下部两侧均设有第二传输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装置壳体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一电动门,第一电动门位于第一传输带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架下部为环形结构,吊架内设有环形结构的导轨,导轨上活动连接有滑环,滑环上设有滑环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环上端设有舟皿座,舟皿座上端设有凹槽,舟皿座上端两侧均设有电动液压缸,两侧电动液压缸之间设有固定杆,舟皿座上活动连接有舟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斗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下料装置壳体内,下料斗位于吊架下侧,料筒位于下料斗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装置壳体下部两侧均设有第二电动门,第二电动门位于第二传输带上侧,下料装置壳体顶部设有排风口,排风口通过管道与粉尘回收装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设置自动下料机构,将生产线上载有钨粉的舟皿传输到下料装置内并进行固定,然后进行翻转倾倒,倾倒的钨粉通过下料斗进行收集并存储在料筒内,进而整个下料过程均由机械完成,减小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率,避免的交叉感染,同时对下料过程中产生的钨粉粉尘通过管道传输到回收装置进行回收,降低了钨粉生产过程中的损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华茂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华茂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80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铜基粉末材料的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心车床快速夹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