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茶籽烘干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74232.4 | 申请日: | 2017-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4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谢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阳县绿之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11/20 | 分类号: | F26B11/20;F26B21/00;F26B23/00;F26B25/04 |
| 代理公司: | 长沙中海宏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24 | 代理人: | 梁钜喜 |
| 地址: | 42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烘干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物料加工设备,特别指一种油茶籽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油茶籽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全球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辐射、清除自由基、预防肿瘤等功效,国际粮农组织已经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油。
如何保证油茶籽的加工储藏和制取的茶油品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议题,而油茶籽的干燥是油茶籽原料预处理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自然晒干干燥方式受到气候和场地的严重制约,霉烂往往非常严重。为此热风烘房由于不受场地和气候限制,被越来越多人所使用,但是热风干燥是一个非稳态传热、传质过程,具有复杂性、时变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因此现有的烘干设备多存在能耗高、效率低,干燥不均匀,无法满足茶油加工需要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油茶籽烘干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烘干筒体,设置在烘干筒体内的滚筒和给热组件,连接滚筒并驱动滚筒旋转的动力部分的烘干设备,其中:所述的滚筒为带孔双向滚筒,且滚筒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式翻炒板;所述的烘干筒体上还设置有热能回收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滚筒后端设置进料口,螺纹式翻炒板的螺纹设置方向为正转从后往前推进物料,反转从前往后推出物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给热组件包括沿滚筒横向方向布置在滚筒外、烘干筒体上的发热管,和设置在滚筒前方的热风供给组件。
具体的,所述的热风供给组件包括设置在烘干筒体上的风机,连接在风机上的冷风管和热风管,其中:所述冷风管连接热能回收管,所述热风管的出风口对应滚筒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的发热管与烘干筒体之间设置有耐热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部分设置在滚筒的前方,包括有电机和转轴,其中转轴连接滚筒,电机与转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热能回收管一端连接在滚筒的后端烘干筒体上,另一端连接至给热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滚筒两端分别设置有托轮支撑滚筒,所述托轮通过固定座安装于烘干筒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烘干筒体内邻近滚筒处设置有实时检测筒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滚筒内壁的螺纹设计能将油茶籽扬起并抛洒,实现翻炒的功能,大大增加了油茶籽与热源的接触面积;滚筒正转油茶籽从后往前推动、热风从前往后吹送烘干,滚筒反转油茶籽从前往后出料、热风逐渐减小,有效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同时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调节加热温度,并实时监控烘干机内温度。设置热能回收管对出气口的热气进行余热回收,并利用余热来预热风机进气口的冷气,提高热能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烘干过程中每粒油茶籽受热均匀,且整体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茶油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该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筒体1、耐热层2、滚筒3、螺纹式翻炒板4、进料口5、发热管6、风机7、冷风管8、热风管9、电机10、转轴11、齿轮12、托轮13、固定座14、温度传感器15和热能回收管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阳县绿之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桂阳县绿之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4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