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72946.1 | 申请日: | 2017-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汪送;战仁军;冯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42B12/46 | 分类号: | F42B12/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8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封闭 空间 驱散 动能 催泪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致命武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
背景技术
催泪弹通过内部药剂燃烧或爆炸产生催泪烟雾或粉尘,强烈刺激有生目标的眼睛,上呼吸道,使其流泪、流涕,从而暂时失去抵抗能力的一种非致命弹药。
目前,武警、公安在遂行反恐、防暴、处突等任务中,缺少远程精确打击的非致命弹药,然而,在劫持人质、追逃事件中,犯罪嫌疑人往往更倾向于躲藏到车辆、房间等封闭空间,从而大为提高了处置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通过窗户或车窗向封闭空间内释放CS刺激粉,射程可达45米。
其技术方案为:
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包括弹壳、底火、发射药、固定卡座、尾翼、弹体、CS催泪粉末、弹托、弹头、预制裂纹、封口垫、破窗柱及发射药盒。
所述底火嵌于弹壳底端的孔内,发射药盒设置于弹壳内部,具体位于底火上端,发射药盒内部装有发射药,弹托设置于发射药盒的上端,在弹托内部设置固定卡座,封口垫置于弹壳的顶端。
所述固定卡座表面设置十字形凹槽,并贯穿整个固定卡座,其形状和尺寸与尾翼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
所述尾翼嵌于弹体外围底部,弹体内部装有CS催泪粉末,弹体内部中心设置破窗柱,弹体上端与弹头连接,环绕着弹头表面设置均匀环形排列的预制裂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破窗柱为空心的易碎材料。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弹托的侧面均匀开设三个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弹头表面设置的预制裂纹呈向外发散的沟槽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弹头在与窗口碰撞时,破窗柱对玻璃进行破碎,弹头继续飞行,进入密闭空间内,与其他物体发生二次碰撞,弹头表面开设的预制裂纹受到外力会沿着原来的裂纹轨迹继续断裂,瞬间释放大量CS刺激剂,能够非常有效的将藏匿在车辆或密闭房间内的人驱赶出来;十字形尾翼固定于固定卡座内,起到较好的弹道稳定作用,利于实现精确打击。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目标精确,性能稳定的优点,适合应用于打击犯罪事件领域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的剖面图。
图中:1-弹壳,2-底火,3-发射药,4-固定卡座,5-尾翼,6-弹体,7-CS催泪粉末,8-弹托,9-弹头,10-预制裂纹,11-封口垫,12-破窗柱,13-发射药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包括弹壳1、底火2、发射药3、固定卡座4、尾翼5、弹体6、CS催泪粉末7、弹托8、弹头9、预制裂纹10、封口垫11、破窗柱12及发射药盒13。
所述底火2嵌于弹壳1底端的孔内,发射药盒13设置于弹壳1内部,具体位于底火2上端,发射药盒13内部装有发射药3,弹托8设置于发射药盒13的上端,在弹托8内部设置固定卡座4,封口垫11置于弹壳1的顶端。
所述固定卡座4表面设置十字形凹槽,并贯穿整个固定卡座4,其形状和尺寸与尾翼5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
所述尾翼5嵌于弹体6外围底部,弹体6内部装有CS催泪粉末7,弹体6内部中心设置破窗柱12,弹体6上端与弹头9连接,环绕着弹头9表面设置均匀环形排列的预制裂纹10。
所述的破窗柱12为空心的易碎材料。
所述的弹托8的侧面均匀开设三个槽。
所述的弹头9表面设置的预制裂纹10呈向外发散的沟槽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2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