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避雨帘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2419.0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8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沈昀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昀昊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32220 | 代理人: | 田鹏山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车用避雨帘。
背景技术
目前,伞具已由过去功能单一的避雨用具,发展成为花样繁多、功能各异、兼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生活必需品和快速消费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晴雨伞时尚色彩愈加浓厚,愈加轻便小巧,功能日趋多样化。自动开合伞、防紫外线伞、礼品伞、高尔夫伞、广告伞、海滩伞、庭园伞等新功能、新用途产品层出不穷。市场需求的日新月异也为制伞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使制伞行业这一古老的产业不断焕发新的青春。
私家车已经成为非常普及的交通工具。雨季,下雨的时候,由于私家车驾驶舱的局限,打伞上车与下车都非常不方便,容易被雨淋湿,目前市面上没有解决此类不便的相应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避雨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用避雨帘,包括卷筒和可转动安装在卷筒轴心位置的转轴;所述卷筒圆周面上开有一条轴向的槽口,卷筒圆周面上还固定有一排吸盘;所述转轴上饶有避雨帘,避雨帘内端固定在转轴上,避雨帘外端伸出卷筒的槽口,避雨帘外端固定有锁扣;所述转轴端部与卷筒设有回复弹簧。
其进一步是:所述卷筒呈圆柱筒形,卷筒的两端固定有端盖;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端盖上。
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周向式的抬肩;所述回复弹簧绕在抬肩外侧的转轴上,回复弹簧一端与转轴固定,回复弹簧另一端与卷筒固定。
所述吸盘共有四个,沿卷筒轴向布置。
所述锁扣包括与避雨帘外端固定的连接条和固定在连接条外端的圆环。
工作时,卷筒通过吸盘固定在车顶靠近车门的一侧,避雨帘的锁扣固定在相对应的车门上(具体是:将车窗玻璃摇下一段,将锁扣从外侧塞入车窗玻璃和车门的缝隙中,摇紧车窗就可以将避雨帘的一头固定在车门上)。当车主上车时,拉开车门,避雨帘随着车门的开启被拉开,形成一块避雨区域,车主可以从容的上车,而避免比雨淋湿。关上车门时,避雨帘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吸入卷筒内,并卷在转轴上,不会对汽车的正常行驶产生影响。车主锁车离开时,避雨帘由于其锁扣被车窗玻璃从内侧加紧,无法被取下,从而避免被偷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车主在雨天进出车时,被雨淋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卷筒;1-1、槽口;1-2、端盖;2、转轴;2-1、轴承;2-2、抬肩;3、避雨帘;4、锁扣;5、吸盘;6、回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避雨帘,卷筒1呈圆柱筒形,卷筒1圆周面上开有一条轴向的槽口1-1,卷筒1的两端固定有端盖1-2。卷筒1圆周面上还固定有一排吸盘5,吸盘5共有四个,沿卷筒1轴向布置。转轴2可转动安装在卷筒1轴心位置,转轴2的两端通过轴承2-1安装在端盖1-2上。转轴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周向式的抬肩2-2;回复弹簧6绕在抬肩2-2外侧的转轴2上,回复弹簧6一端与转轴2固定,回复弹簧6另一端与卷筒1固定。回复弹簧6和转轴2形成一个自动卷紧机构,可以将避雨帘卷入卷筒内。避雨帘3采用柔性防水材料,有一定强度和韧性;避雨帘3绕在转轴2上,避雨帘3内端固定在转轴2上,避雨帘3外端伸出卷筒1的槽口1-1。避雨帘3外端固定有锁扣4,锁扣4包括与避雨帘3外端固定的连接条和固定在连接条外端的圆环。
工作时,卷筒通过吸盘固定在车顶靠近车门的一侧,避雨帘的锁扣固定在相对应的车门上;
当车主上车时,拉开车门,避雨帘随着车门的开启被拉开,形成一块避雨区域,车主可以从容的上车,而避免比雨淋湿;
关上车门时,避雨帘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吸入卷筒内,并卷在转轴上,不会对汽车的正常行驶产生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昀昊,未经沈昀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2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交车自动逃生门
- 下一篇:能够与人和非人CD3结合的CD3结合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