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泡材料压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0783.3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6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建江 |
主分类号: | B30B9/30 | 分类号: | B30B9/30;B30B15/00;B30B1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储振 |
地址: | 465200 河南省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材料 压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材料回收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发泡材料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家具、电子产品等几乎所有商品在包装时均会配合使用发泡材料。发泡材料的内部形成与待包装的商品的轮廓形状的凹陷腔体,以通过发泡材料对待包装的商品实现有效保护。发泡材料可在裂解炉等回收设备中实现彻底液化并高温裂解,以形成可燃性气体或者其他石化制品。
然而,这些发泡材料在消费者处使用完毕后需要将发泡材料运输至工厂进行转化并回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发泡材料通常体积较大,从而导致收集这些发泡材料并进行运输时存在运输不方便的缺陷。由于发泡材料非常轻,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编织袋进行收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在回收发泡材料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现有技术中尚没有公开对呈分散状态的垃圾回收站所收集到的发泡材料在转运前对发泡材料进行压缩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发泡材料压缩装置,用以实现对发泡材料的体积进行有效压缩的压缩装置,以提高对发泡材料进行转运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泡材料压缩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形成顶盖,所述顶盖形成投料口,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具落料口的落料斗和顶部具敞口的接料斗;
所述箱体的底板形成引导接料斗作纵向移动的导轨,以及,对称设置在导轨外侧的隔火板,所述箱体开设有活动门;所述隔火板外侧形成有设置在箱体底部的燃烧管,所述燃烧管设置若干烧嘴,所述落料斗与接料斗呈上下分离设置,所述燃烧管延伸出箱体并与箱体的外表面设置的分路开关连通,以自外部通入可燃性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由外向内依次由镀锌板、外层钢板、耐火层及内层钢板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斗的落料口呈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口的面积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接料斗顶部敞口的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斗由四块倾斜设置的金属板围合围成,所述金属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4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对分路开关的开闭度进行微调的微调装置,所述微调装置包括:与箱体固定的固定件,调节螺母以及贯穿所述固定件与调节螺母的螺杆;所述分路开关具手柄,所述螺杆与分路开关的手柄一体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路开关与燃烧管之间通过软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烧嘴的数量为30~32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路开关与三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发泡材料压缩装置,实现了对发泡材料的体积进行有效压缩,提高了对发泡材料进行转运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泡材料压缩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标号为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泡材料压缩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该发泡材料压缩装置中的收料斗的俯视图;
图5为箱体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5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发泡材料压缩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具体揭示了一种发泡材料压缩装置可通过燃烧可燃性气体(例如,天然气)所产生的热量,对体积较大的发泡材料(例如,EPS、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进行加热,并显著的缩小体积,以便于转运。
该发泡材料压缩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顶部形成顶盖11,所述顶盖11形成投料口111,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具落料口20的落料斗2和顶部具敞口的接料斗3。所述箱体1的底板形成引导接料斗3作纵向移动的导轨31,以及,对称设置在导轨31外侧的隔火板5,所述箱体1开设有活动门12。所述隔火板5外侧形成有设置在箱体1底部的燃烧管70,所述燃烧管70设置若干烧嘴701,所述落料斗2与接料斗3呈上下分离设置,所述燃烧管70延伸出箱体1并与箱体1的外表面设置的分路开关连通,以自外部通入可燃性气体。具体的,所述烧嘴701的数量为30~32个,并通过烧嘴701垂直向上喷射火焰,以对箱体1与顶盖11围合形成的半遮蔽腔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建江,未经汪建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07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