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土壤汞气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0111.2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3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东;杨龙泉;王勇;宋亮;赵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式 土壤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汞蒸气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收集土壤中汞气的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汞蒸气测量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主要应用于隐伏矿床的勘查、隐伏断裂构造的查明与追索、浅层地热储的圈定以及与汞有关的古文化遗址的勘察。汞蒸气测量根据不同的分散介质可分为土壤汞气测量、大气汞测量及水中汞气测量等方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土壤汞气测量。
土壤汞气测量是汞蒸气测量的重要分支,其测量对象为赋存于土壤各种空隙中的游离汞气;其通过动态抽气或静态吸附的方式将土壤空隙中的游离汞气富集至捕汞管上,然后在实验室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脱汞测定,获得土壤汞气量数据,进而开展相关地质解译。
动态抽气式采集方法具体实施方式是在测点上清除一定厚度的表层土壤后,用钢钎在地表疏松覆盖层内打孔,拔出钢钎后将螺纹采样器旋入孔内,用硅胶管依次将螺纹采样器、除尘过滤器、捕汞管和抽气筒连接好,并抽取一定体积的气体样品。动态式抽气采集方法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如野外操作较为复杂、工作效率较低,抽气过程中大气的混入,土壤疏松程度不一造成的抽气量误差,短时间的抽气致使偶然性因素增加、测量结果的重现性不够理想等。因此,有必要发展静态吸附被动式的土壤汞气采集方式,那么,一种有效的被动式采集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式土壤汞气采集装置,该装置能够便捷、高效地收集土壤中的游离汞气。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被动式土壤汞气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集气杯、金丝捕汞管和通气管,集气杯顶部设有金丝捕汞管,金丝捕汞管顶部设有通气管。
所述的集气杯为倒置的杯状。
所述的集气杯中部内设有隔网。
所述的集气杯顶部与金丝捕汞管底部之间设有下部干燥器。
所述的下部干燥器顶部与金丝捕汞管底部之间设有下部微尘过滤器。
所述的金丝捕汞管顶部与通气管底部之间设有上部微尘过滤器。
所述的上部微尘过滤器顶部与通气管底部之间设有上部干燥器。
所述的下部干燥器和上部干燥器内均内置有硅胶颗粒。
所述的下部微尘过滤器和上部微尘过滤器均内置微孔滤膜。
所述的金丝捕汞管为石英材质,隔网、集气杯、下部干燥器、下部微尘过滤器、上部干燥器、上部微尘过滤器和通气管均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汞气在地气流的带动及扩散作用下由深部向上迁移,混合气体经集气杯的聚集进入干燥器,滤去其中的水蒸气,经过微尘过滤器滤掉其中的微粒、粉尘,在经过金丝捕汞管时,混合气体中的汞气与金化合形成金汞齐而被吸附富集,剩余的气体继续向上迁移,直至进入近地表大气。由于通气管与大气连通,在一定程度上可形成烟囱效应,加速土壤中气体通过装置向上迁移,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通过装置的气体流量,提高了装置对于土壤汞气的吸附效率。该装置使用简便、快捷,只需挖坑埋置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汞气测量的工作效率;被动累积式的富集方式也保证了土壤汞气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被动式土壤汞气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被动式土壤汞气采集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中:1.隔网,2.集气杯,3.下部干燥器,4.下部微尘过滤器,5.金丝捕汞管,6.上部干燥器,7.上部微尘过滤器;8.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被动式土壤汞气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隔网1、集气杯2、下部干燥器3、下部微尘过滤器4、金丝捕汞管5、上部干燥器6、上部微尘过滤器7和通气管8。
隔网1位于集气杯2的中下部内、且与集气杯2连为一体,隔网1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微生物活动导致土壤上翻进入进气孔。
集气杯2为倒置的杯状,主要用于聚集土壤中的游离汞气。
集气杯2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下部干燥器3,下部干燥器3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下部微尘过滤器4,下部微尘过滤器4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金丝捕汞管5,金丝捕汞管5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上部微尘过滤器7,上部微尘过滤器7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上部干燥器6,上部干燥器6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通气管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0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门手柄耐久试验工装
- 下一篇: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