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率汽车塑料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69858.6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9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达捷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300203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汽车 塑料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率汽车塑料模具,包括定模板,所述定模板的顶部开设有注口,且定模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定模型腔,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定模型腔,所述定模板靠近第一定模型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动模板,所述第一动模板与第一定模型腔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动模型腔,所述定模板靠近第二定模型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动模板,所述第二动模板与第二定模型腔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动模型腔,本实用新型倒“T”形的注口满足了定模板两侧同时注塑的需求,注塑效率高;当需要互补配件安装时,使用结构互补的模型腔,一次成型后即可投入装配使用,无需两条模具生产线同时工作,节约了两条生产线的运行和运输成本,耗时短效率高,实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塑料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汽车塑料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的便利性也在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依赖心理也在逐渐加深,因此汽车已经逐渐普及进入千家万户,市场需求量的增大,给汽车的生产力带来极大压力,对于汽车内饰的塑料部件来说,现今大多采用注塑模具的方式批量生产,然而这种注塑的方式仍存在较多弊端,例如:单次单一的注塑方式,注塑效率低下,且汽车内饰中的塑料配件往往许多是相互配合使用的,需求数量的多少是固定的,分开注塑,其数量上和个体差异上难以控制,且必须等到两者全部注塑成形后,才可以进行组装,耗时长效果不佳,有待我们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汽车塑料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单次单一的注塑方式,注塑效率低下,且汽车内饰中的塑料配件往往许多是相互配合使用的,需求数量的多少是固定的,分开注塑,其数量上和个体差异上难以控制,且必须等到两者全部注塑成形后,才可以进行组装,耗时长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汽车塑料模具,包括定模板,所述定模板的顶部开设有注口,且定模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定模型腔,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定模型腔,所述定模板靠近第一定模型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动模板,所述第一动模板与第一定模型腔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动模型腔,且第一动模板与定模板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连接,所述定模板的内部与第一液压伸缩杆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液压泵,所述定模板靠近第二定模型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动模板,所述第二动模板与第二定模型腔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动模型腔,且第二动模板与定模板通过第二液压伸缩杆连接,所述定模板的内部与第二液压伸缩杆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液压泵。
优选的,所述注口为倒“T”形结构,且注口的底部横向开口分别与第二定模型腔和第一定模型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动模板与第二动模板关于定模板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一动模型腔与第一定模型腔和第二定模型腔与第二动模型腔可为两组结构相同的模型腔,也可为两组结构互补的模型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塑料模具整体由定模板和动模板组成,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时安全方便,倒“T”形的注口满足了定模板两侧同时注塑的需求,注塑效率高;且两侧的模型腔不但可为两组结构相同的模型腔,也可为两组结构互补的模型腔,当需要互补配件安装时,使用结构互补的模型腔,一次成型后即可投入装配使用,无需两条模具生产线同时工作,节约了两条生产线的运行和运输成本,耗时短效率高,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动模板、2-第一动模型腔、3-第一液压伸缩杆、4-第一液压泵、5-第二液压泵、6-第二定模型腔、7-第二液压伸缩杆、8-第二动模型腔、9-第二动模板、10-定模板、11-注口、12-第一定模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达捷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通达捷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98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