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楼宇的箱体开启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69091.7 | 申请日: | 2017-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1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 发明(设计)人: | 曾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F17/12 | 分类号: | G07F17/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件 本实用新型 柜体 开启控制装置 装置结构 楼宇 送货 柜体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 传递信号 模块识别 物流技术 自动识别 柜体门 门打开 取货门 取件门 冗余度 下楼 办公楼 电源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楼宇的箱体开启控制装置,装置包括交互部分和柜体部分,取件人提供取货码,识别模块识别取货码通过后,由取件控制器控制取货门打开,同时传递信号给柜体控制器,从而控制装盛包裹的柜体的门打开,并在取件人取除包裹后,自动识别包裹是否被出去,以自动关闭柜体门和取件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合理,能解决取件人不用下楼也能自助取件的问题,尤其适用办公楼;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送货柜能在取件后立即回收被下一次取件请求使用,极大地提高了送货柜的实用率;同时,柜体部分不用提供电源,在其接触交互部分时由交互部分提供,降低了装置结构的冗余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楼宇的箱体开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邮件,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广大用户的支持;从原来的信件,到后来的快递、物流,每天都有大量的包裹交付到客户手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物流的速度要求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在快递最后一公里的要求上。
申请号为2012205871005,授权公告日为2013.06.1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速运自助服务系统,其技术方案在于中心数据服务器分别与电商服务器、第一GPRS 模块、终端主柜连接,终端主柜与终端副柜连接,终端主柜包括电脑、输入装置、第二 GPRS 模块、条码扫描仪、读卡器、控制器,终端副柜包括驱动器和若干抽屉,抽屉上有电磁锁,终端主柜有电脑分别与输入装置、第二 GPRS 模块、条码扫描仪、读卡器、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驱动器连接,驱动器与抽屉上的电磁锁连接。使用该技术方案可解决快递员逐一当面送货的情况,提高了送货效率。但该种方案快递柜是固定的,对于立体式楼宇特别是办公楼宇的场景,收件人需下楼取件,而楼宇往往电梯数量有限,因此该方案对于楼宇并不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可在楼道内取件的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楼宇的箱体开启控制装置,包括柜体部分和交互部分,柜体部分和交互部分可分离或接合;交互部分包括认证模块、取件门、取件控制器和第一触发模块,取件控制器分别与认证模块、取件门和第一触发模块连接;柜体部分包括柜体门、柜体控制器和第二触发模块,柜体控制器分别与柜体门和第二触发模块连接;
认证模块用于识别用户提供的取件码,并向取件控制器传递取件码识别是否通过的识别结果;
取件控制器用于在接收的认证模块的识别结果为识别通过时,向第一触发模块发送第一触发信号,还用于在认证模块的识别结果为识别通过时,控制开启取件门;
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在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后,向第二触发模块发送第二触发信号;
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在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后,将第二触发信号发送给柜体控制器;
柜体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控制柜体们开启。
进一步,交互部分还包括:
使能模块,与所述取件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取件控制器的工作状态;
第一感应模块,连接于所述使能模块;用于感应所述柜体部分和所述交互部分是否接触,还用于将感应的所述柜体部分和所述交互部分是否接触的接触结果发送给所述使能模块;
所述使能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感应模块感应的所述接触结果,还用于在所述接触结果为未接触时,控制所述取件控制器不工作;还用于在所述接触结果为接触时,控制所述取件控制器工作。
进一步,柜体部分还包括:
柜体,用于装盛包裹;
第二感应模块,与柜体控制器连接,用于感应包裹是否被取出,并向柜体控制器传递包裹是否被取出的感应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9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