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62903.5 | 申请日: | 2017-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7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敏;王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信设备中运用红外距离传感器或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通信设备与体验者之间的距离。以手机为例,在手机的上部区域设置有红外距离传感器。当体验者将手机靠近头部用于语音沟通时,红外距离传感器将该距离信息反馈给处理器,以使的手机运行相应的程序,如关闭显示屏组件的灯光等。
在相关技术中,通信设备上设置红外距离传感器或超声波距离传感器需在机壳上开设相应的孔洞,以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或超声波信号。随着通信设备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手机的外观及操作体验越来越高。例如手机已经向全面屏手机方向发展,而全面屏手机在机壳与显示屏组件之间形成超窄边框。
由于超窄边框的宽度小,在边框上开设用以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或超声波信号的孔洞,严重影响手机的外观。而且在机壳上开设的发射孔与接收孔不处于同一平面,如发射孔处于手机屏幕所在的正面,而接收孔设于手机的侧面。当进行距离检测时易产生误操作,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设备。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机壳、显示屏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通信设备设有与所述发射器配合的发射端开口以及与所述接收器配合的接收端开口,其中,所述发射端开口和接收端开口至少其中一者为机壳与显示屏组件之间形成的微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开口和接收端开口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开口与所述接收端开口设置于通信设备的正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开口与所述接收端开口的朝向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屏幕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开口与接收端开口位于所述通信设备顶端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组装于所述机壳内的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用于将发射端开口与所述发射器连通以及将接收端开口与所述接收器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组件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弯曲的中空的通道,以使超声波沿所述通道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发射通道,所述发射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射端开口以及所述发射器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通道自所述发射器向所述发射端开口方向呈喇叭状展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一体成型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接收通道,所述接收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接收端开口以及所述接收器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接收通道,所述接收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接收端开口以及所述接收器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通道自所述接收器向所述接收端开口方向呈喇叭状展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将延伸组件与所述机壳的接触面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开口和所述接收端开口的微缝宽度尺寸大于等于0.02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信设备采用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通信设备与体验者之间的距离,方向性好,接收范围广,灵敏度高。通信设备设置的发射端开口和接收端开口至少其中一者采用机壳与显示屏组件之间形成的微缝,对机壳的外观影响小,提高通信设备的整体美观性。发射端开口和接收端开口为微缝结构,对机壳的强度影响小,保持机壳的整体性,用户体验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延伸组件在机壳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设备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2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具有天线的散热手机后盖
- 下一篇:一种多握姿手机指扣环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