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频振动窄带滤波的减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62494.9 | 申请日: | 2017-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3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记心;周刘彬;刘远国;强磊;朱海雄;郭寒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仇蕾安 |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频 振动 窄带 滤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频振动窄带滤波的减振结构,属于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支撑组件、上弹性体、下弹性体、钢筋混凝土和配重质量块;配重质量块与钢筋混凝土固定连接,可实现滤波器的滤波频率微调,配重质量块位于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之间,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通过支撑组件进行夹持和支撑,配重质量块与支撑组件不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整个结构的低频滤波,且利用结构内部空间实现滤波结构设计,不需考虑安装空间问题;通过对窄带滤波器主体结构内部不同吸振频率的设计,实现机电设备低频窄带峰值线谱通过减振结构后传递到基座上的能量降低,抑制低频振动线谱的传递,实现低频振动窄带滤波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频振动窄带滤波的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机电设备的减振降噪受到广泛的关注及重视,为降低设备的振动噪声采取了很多减振措施,在设备自身低噪声设计外,较为常用的措施为对设备加装减振装置进行被动减振,常用减振措施有单层隔振、双层隔振、浮筏以及舱筏隔振。传统的被动减振装置对高频振动有了较好的抑制,但对特征线谱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控制。目前加装动力吸振器是抑制机械设备特征低频线谱振动的一种可行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制造主振动系统的反共振点,来消除主振动系统的振动,同时将主系统振动能量转移到附加的动力吸振器上。
在设备上加装吸振器,往往是在测试结果表明线谱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实施,属于事后补救措施。在设备已经定型的基础上再加装吸振器,为达到最佳的吸振效果需要吸振器有2%~5%的质量比,吸振器设计的尺寸较大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导致设备上的安装空间不足,安装位置也不是最优的情况,且只能对安装点有控制效果,不能在整个传递通道上实现全局控制。
传统的吸振器与设备结构未进行融合设计,属于独立模块,往往存在安装空间不足,且控制点较多时需配置的数量多,影响其大面积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频振动窄带滤波的减振结构,能够实现整个结构的低频滤波,且利用结构内部空间实现滤波结构设计,不需考虑安装空间问题;通过对窄带滤波器主体结构内部不同吸振频率的设计,实现机电设备低频窄带峰值线谱通过减振结构后传递到基座上的能量降低,抑制低频振动线谱的传递,实现低频振动窄带滤波功能。
一种低频振动窄带滤波的减振结构,该结构包括支撑组件、上弹性体、下弹性体、钢筋混凝土和配重质量块;所述配重质量块与钢筋混凝土固定连接,可实现滤波器的滤波频率微调,所述配重质量块位于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之间,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通过支撑组件进行夹持和支撑,所述配重质量块与支撑组件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安装面板、下安装面板和两块立板,所述上安装面板和下安装面板分别与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接触并将其夹持,所述两块立板分别固定在上安装面板和下安装面板的两侧,使得上安装面板和下安装面板对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保持夹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的材料为橡胶弹性材料或金属弹性结构;上安装面板、下安装面板和钢筋混凝土的安装方式为硫化成型、螺栓固定或者是预压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质量块采用钢材或质量比大的铅等材料代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可以作为独立体安装在被控对象上,也可以模块化拼装,作为支撑承载结构将设备直接固定在该支撑结构上实现一体化设计。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低频振动窄带滤波减振结构中的滤波器主体结构部件为面结构,可以实现整个结构任意位置均具备滤波功能,同时面结构可以减小滤波器主体结构的体积,降低结构的安装空间要求,且配置质量块可以实现滤波带宽的微调。
2、本实用新型的低频振动窄带滤波减振结构中的滤波器主体结构的弹性结构上下并联式设计,可以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作中的位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大位移时传统滤波器质量块与弹性元件的分离,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24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主动隔振器的抗冲击摇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整体管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