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欠压脱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60461.0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4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成必勇;李铭;胡坚敏;翁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欠压脱扣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欠压脱扣器。
背景技术
欠压脱扣器是指当继电器或脱扣器的端电压降至预定值时,使机械开关电器有延时或无延时断开或闭合的继电器。欠压继电器或脱扣器与开关电器组合在一起,当外施电压下降,甚至缓慢下降至额定电压的70%至35%范围内,与开关电器组合一起的欠压脱扣器应动作,使电器断开。
欠压脱扣器其脱扣器正常工作时是有电压的,此电压使脱扣器克服弹簧力以使断路器可能正常合闸,当电压降低到其设定值时脱扣器的锁钩会复位断路器跳闸以断开回路,欠压断路器多用于需要在停电时自动断开的回路如有备电自投上母线上的三级负荷回路。现有的开放式螺管电磁铁,体积大,用料多,气隙面积大,表面积大,漏磁多,且控制线路板和执行机构分开设计,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欠压脱扣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其得以实现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欠压脱扣器,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内腔及其设置在内腔两侧的线圈,所述壳体的旁侧间隙设置有一与线圈电性连接的线路板,所述内腔中设有一沿轴向做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导杆、静铁芯、弹性件和相对静铁芯进行离合伸缩运动的动铁芯,所述弹性件设置在静铁芯和动铁芯之间且套设于导杆上,所述弹性件的两轴向端部分别与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相连接,所述内腔、静铁芯和动铁芯沿轴向均开设有一用于导杆贯穿的通孔,
所述动铁芯具有一凸字形的吸合面,所述静铁芯具有一凹字形的吸合面,所述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吸合后抵接的平面,分别定义为动铁芯吸合面和静铁芯吸合面;所述动铁芯与静铁芯吸合时,所述动铁芯在磁场作用下克服弹性件运动与所述静铁芯吸合顶出导杆,所述顶杆跟随动铁芯同步运动直至被顶出,所述动铁芯与静铁芯断开时,被压缩的弹性件将所述动铁芯弹回原位,所述动铁芯打断路器挡板实现分闸。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侧还套设有一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外壳和下外壳。
优选地,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上均开设有气隙孔。
优选地,所述静铁芯的轴心线和动铁芯的轴心线沿同一直线方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导杆为金属材质。
优选地,所述静铁芯与动铁芯的形状、尺寸、大小均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该欠压脱扣器设计精巧、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欠压脱扣器的吸合面形状优化,吸合力变化曲线平缓,该装置还对磁路结构进行了优化,气隙面积小,散差小,零件数减少,实现了控制线路板与电磁铁一体化设计。该装置的产品重量大大地降低,产品重量为原来的60%,用铜量为原来的65%;加工与装配仅一个工序实现了无机械化自动化,零件切削加工量减少,无需特殊的加工模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欠压脱扣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欠压脱扣器,如图1所示,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一内腔及其设置在内腔两侧的线圈2,所述壳体的旁侧间隙设置有一与线圈2电性连接的线路板3,所述壳体1的外侧还套设有一外壳8,所述外壳8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上均开设有气隙孔,所述气隙孔的面积小,表面积小,大大地减少了漏磁现象。
所述内腔中设有一沿轴向做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导杆4、静铁芯5、弹性件6和相对静铁芯进行离合伸缩运动的动铁芯7,所述静铁芯与动铁芯的形状、尺寸、大小均相匹配,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静铁芯的轴心线和动铁芯的轴心线沿同一直线方向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6优选为弹簧。
所述弹性件6设置在静铁芯5和动铁芯7之间且套设于导杆4上,所述导杆4为金属材质,所述弹性件的两轴向端部分别与所述静铁芯5和动铁芯7相连接,所述内腔、静铁芯5和动铁芯7沿轴向均开设有一用于导杆贯穿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0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电池固定装置
- 下一篇:电池组件及其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