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垫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59161.0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2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江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莎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54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槽 通孔 粘合层 棉垫 金属气管套管 气管切开套管 本实用新型 固定垫片 上下贯通 气管切开术 位置稳定性 辅助设备 固定过程 固定金属 气管套管 手术难度 粘合胶片 两侧壁 下表面 隔离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垫片,涉及气管切开术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用于固定金属气管套管,包括粘合层和棉垫,粘合层的边缘突出于棉垫的边缘,粘合层的下表面设有隔离贴,粘合层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外侧设有第一通槽,棉垫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外侧设有第二通槽,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下贯通,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上下贯通,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粘合胶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采用结合为一体的棉垫和粘合层的形式,保证了金属气管套管在固定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避免金属气管套管的位置移动,提高了患者使用金属气管套管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医务人员的手术难度,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管切开术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垫片。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病人生命的急救手术,气管切开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喉梗阻,恢复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部换气功能,便于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 这种手术往往对不少危重病人的抢救,收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气管切开术主要过程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 然后将该套管固定在患者颈部进行气体的供应和排出。适应症于由于创伤、异物、 炎症等造成喉部或喉上部呼吸道急性梗阻、由于肺部严重感染而造成的呼吸困难者。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护理很重要,因为气管套管对病人而言是赖以维持生命的唯一通气道,如套管发生阻塞可引起窒息,所以术后要加强护理,做好固定。传统的固定方式在金属套管下方垫上一片纱布,对金属套管的上方直接采用医用胶带直接进行粘贴,由于套管周围容易被痰液或者分泌物沾湿,一方面给患者造成颈部皮肤的不适,同时还容易导致医用胶带的粘贴作用下降,造成金属套管的错位的现象,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垫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气管套管固定不牢,容易引发患者皮肤不适甚至造成气管套管脱出造成生命危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垫片,用于固定金属气管套管,包括用于和人体颈部皮肤粘合的粘合层和设置于所述粘合层下方的棉垫,所述粘合层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棉垫的边缘,所述粘合层的下表面突出于所述棉垫处设有隔离贴,所述粘合层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外侧设有延伸至所述粘合层的第一侧边的第一通槽,所述棉垫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设有延伸至所述棉垫的第二侧边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同侧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下贯通,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上下贯通,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粘合胶片。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粘合层包括设置于上层的医用PU防水膜和设置于下层的颈部固定胶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棉垫的下表面还设有能够将所述第二通槽的两侧粘合为一体的粘合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粘合胶片的外表面设有隔离贴,粘合带的外表面也设有隔离贴。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棉垫为医用无菌棉垫。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径尺寸与所述金属气管套管的外径尺寸一致。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粘合层为长条状且四个角点为弧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采用结合为一体的棉垫和粘合层的形式,保证了金属气管套管在固定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同时设置于颈部固定带上表面的医用PU防水膜还能有有效的保证固定垫片不会被痰液及其他分泌物打湿,避免金属气管套管的位置移动,设置于中部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两侧的粘合胶片对金属气管套管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高了患者使用金属气管套管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医务人员的手术难度,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莎,未经江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59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