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桩外模旋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57870.5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4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叶贵;马永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鸿生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76 | 分类号: | B28B21/7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313***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桩外模 旋转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桩外模旋转装置,其包括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设置的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上均设置有多个旋转盘,旋转盘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旋转盘支撑并配合设置管桩外模,管桩外模上的圆环卡设在旋转盘的环形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管桩外模旋转,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准确地对管桩外模进行定位限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桩外模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管桩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装载着混凝土浆料的管桩外模进行旋转,以便将混凝土混合均匀,使得混凝土颗粒挤占空隙位置迫使混凝土浆料的多余水分排出,趋向并附着于模具的内壁,形成中空外实的成品,就需要设计一种管桩外模旋转装置,以实现管桩外模旋转并能够方便准确地对管桩外模进行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桩外模旋转装置,不仅能够实现管桩外模旋转,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准确地对管桩外模进行定位限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管桩外模旋转装置,包括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设置的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上均设置有多个旋转盘,旋转盘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旋转盘支撑并配合设置管桩外模,管桩外模上的圆环卡设在旋转盘的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主动旋转轴上的旋转盘和被动旋转轴上的旋转盘一一对应设置,且一一对应设置的旋转盘共同支撑并配合设置管桩外模上的同一圆环。
进一步地,管桩外模上的圆环卡设在旋转盘的环形凹槽时,圆环侧壁与旋转盘的环形凹槽处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地,主动旋转轴是通过电机和皮带轮驱动的。
进一步地,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下方均设置有多个支架,支架通过轴承与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的支架分开设置或一体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仅能够实现管桩外模旋转,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准确地对管桩外模进行定位限位;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上多个旋转盘的设置使得管桩外模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支撑,旋转盘的环形凹槽与管桩外模圆环的配合设置保证了稳定旋转,以及间隙的设置保证了对管桩外模的方便准确地定位,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的支架分开设置以便于零部件损毁时的更换,也可支撑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管桩外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桩外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桩外模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环与旋转盘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主视图,图(b)为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桩外模,2-主动旋转轴,3-被动旋转轴,4-旋转盘,5-环形凹槽,6-圆环,7-间隙,8-电机,9-皮带轮,1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管桩外模旋转装置,包括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设置的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主动旋转轴和被动旋转轴上均设置有多个旋转盘,旋转盘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旋转盘支撑并配合设置管桩外模,管桩外模上的圆环卡设在旋转盘的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主动旋转轴上的旋转盘和被动旋转轴上的旋转盘一一对应设置,且一一对应设置的旋转盘共同支撑并配合设置管桩外模上的同一圆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鸿生建材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市鸿生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57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件、灯具及灯组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洗的液压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