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56903.4 | 申请日: | 2017-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0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范兴明;任小明;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H1/00 | 分类号: | H02H1/00;H02H1/06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供电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的故障与非正常运行状态是难以避免的,并有可能引发电力系统事故。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继电保护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传统电磁式过电流继电保护器工作可靠稳定,但是反应速度慢、功能较为单一、体积与功耗大。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运行电压等级的提高,对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精确度和适用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现代微机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功能强大,具有智能化、可靠性高、调试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需要单独配置电源,不能实现自供电,并且供能不稳会引起设备的误动作甚至拒动等问题,因此,不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的测量与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微机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实现自供电,并可能因供能不稳会引起设备的误动作甚至拒动等问题,提供一种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主要由3个电流互感器、3个断路器、自供电电源、远方跳闸输入电路、系统复位电路、信号调理电路、电流泄放电路、微控制器和跳闸脉冲输出电路组成;配电网的W、V、U三相上各串接有1个电流互感器和1个断路器;自供电电源输入端与串接在配电网的W、V、U三相上的3个电流互感器连接;远方跳闸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电压输出端连接,远方跳闸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自供电电源的跳闸信号输入端连接,远方跳闸输入电路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连接;电流泄放电路的输入端与自供电电源的泄放电流输出端连接,电流泄放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导线接地,电流泄放电路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连接;自供电电源的电源输出端与系统复位电路、信号调理电路、远方跳闸输入电路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系统复位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通过跳闸脉冲输出电路与脱扣器的控制端连接,脱扣器的输出端与串接在配电网的W、V、U三相上的3个断路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还进一步包括故障信息记录模块;该故障信息记录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人机交互模块;该人机交互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还进一步包括通信电路,该通信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通过通信电路与外部上位机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配电网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还进一步包括3个熔断器;这3个熔断器分别串接在配电网的W、V、U三相上。
上述方案中,熔断器位于电流互感器和断路器之间。
上述方案中,远方跳闸输入电路的输入端输入的外部电压为AC220V和AC 110V。
上述方案中,自供电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分别输出24V、5V和3.3V的电源信号,其中24V电源信号接跳闸脉冲输出电路,5V电源信号接系统复位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3.3V电源信号接微控制器。
上述方案中,信号调理电路由整流电路、阻容分压电路、滤波电路、模拟放大电路与逻辑控制开关电路组成;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形成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入端,并与自供电电源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阻容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阻容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接模拟放大电路的一个输入端;逻辑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形成信号调理电路的控制端,并与微控制器连接,逻辑控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模拟放大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模拟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形成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端,并与微控制器连接。
上述方案中,电流泄放电路由电压比较器、MOS管开关电路与接地装置组成;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形成电流泄放电路的输入端,并与自供电电源的电源输出端;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MOS管开关电路的输入端;MOS管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形成电流泄放电路的控制端,并与微控制器连接;MOS管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的接地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接地装置的输出端形成电流泄放电路的输出端,并通过导线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56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