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56263.7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8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叶永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汉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灯具 光线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配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电灯调光设备广泛应用在家庭以及公共场所使用,使用时通过手动操作调光设备的调节旋钮,改变输出至电灯的电源电压大小,从而根据周围环境光线把电灯调节到合适亮度,由此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电灯调光设备操作时是通过人为手动调节其输出电压的大小,不能实现根据周围环境光线自动调节的功能,使用不方便,实际操作中,如果使用者不去做手动调节,那么,电灯不是光线过强造成电能浪费,就是光线过弱不能为电灯周围提供良好的光照度,此种现象在公共场所使用尤为突出(比如应用在小区楼道照明使用,居民不可能实时根据周围环境去调节调光设备的调节旋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灯调光设备存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光线实现自动调节,环境光线强时,输出电压低,电灯发光度相对较低,环境光线弱时,输出电压高,电灯发光度相对较高,从而实现了自动调光功能,在满足周围环境光照度的前提下,达到使用方便、节能的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接线桩和壳体构成,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下部,接线桩有相同的三只,三只接线桩安装在另一个电路板上,另一个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上部,壳体的上端由左至右有三个开孔,壳体的前端下中部有一个开孔,三只接线桩的进线孔位于壳体上端由左至右三个开孔的下侧,光敏电阻的受光面位于壳体前端下中部开孔外侧,以感知外部的光源,电热元件是最高发热温度80度的PTC陶瓷发热片,热敏电阻、电热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热元件的发热面和热敏电阻的受热面紧贴在一起,220V交流电源一极和第一只接线桩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灯具电源输入一端、电热元件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灯具另一端和第二只接线桩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第二控制电路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电热元件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极和第三只接线桩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三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电源输入另一端、第二控制电路电源输入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光敏电阻两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热敏电阻的两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由可调电阻、电阻、双向触发二极管、无极性电容、双向可控硅组成,其间通过电路板布线连接,可调电阻一端和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T2连接,电阻一端和无极性电容一端连接,电阻另一端和双向触发二极管一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控制极连接,无极性电容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T1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由可调电阻、电阻、双向触发二极管、无极性电容、双向可控硅组成,其间通过电路板布线连接,可调电阻一端和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T2连接,电阻一端和无极性电容一端连接,电阻另一端和双向触发二极管一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控制极连接,无极性电容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T1连接。
所述光敏电阻型号是MD45,光照强度越高电阻值越低,光照强度越低电阻值越高。
所述热敏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汉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汉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56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照明工程上的开关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挖掘机灯光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