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坠机无人机临时着陆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56207.3 | 申请日: | 2017-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9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壮深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4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坠机 无人机 临时 着陆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坠机无人机临时着陆平台,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适用于垂直起降型无人机。包括升降台、供电装置。其中升降台包括顶板、底座、升降机构、伸缩杆、网兜;顶板固定在升降机构的顶端,升降台的顶板安装固定器,用于固定无人机的起落架;伸缩杆设置于升降台顶板下方,工作时从升降台顶板下沿着顶板向外伸出,并承挂网兜。本装置提供了无人机尤其是小型微型无人机的临时着陆平台,减少了在风力较大或地形不平情况下无人机着陆和回收的风险,以防止无人机着陆时失衡坠地,可用于在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上的无人机着陆辅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着陆平台,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坠机的升降平台。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适用于垂直起降型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与载人飞机相比,具有重量轻、人员伤亡风险小、机动性好、机舱设计简单等特点,除了在军事上的应用前景,其在民用领域也逐渐显露头角。
着陆是无人机飞行中的重要阶段,因进场着陆受飞行高度、气象和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无人机导航和降落地形都提出较高要求,以防止在近地面发生坠机或桨叶折断等事故。对无人机回收以及与地面作业衔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构建一种防坠机无人机临时着陆平台,利用升降台和网兜等,保障无人机安全回收。
一种防坠机无人机临时着陆平台,包括升降台、供电装置;
其中升降台包括顶板、底座、升降机构、伸缩杆、网兜;
顶板用于提供无人机的着陆支撑,顶板面积大于无人机起落架所围成区域的面积;防止因风大颠簸等导致无人机倾斜触地折断桨叶;底座固定在地面或舰船或车辆上;
升降机构设置于底座和顶板之间,用于完成顶板的升降操作;顶板固定在升降机构的顶端,升降台的顶板安装固定器,用于固定无人机的起落架;
伸缩杆设置于升降台顶板下方,工作时从升降台顶板下沿着顶板向外伸出,用于承挂网兜;
每两个相邻的伸缩杆之间设置有一个网兜,网兜的边缘固定在伸缩杆上及升降台的顶板边缘;
供电装置,用于为各部分供电。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升降台的结构减小了地形因素对无人机着陆和回收的影响,并且在升降台的外围采用伸缩杆设置网兜,以防止无人机着陆时失衡坠地,同时伸缩杆和网兜收纳后可以节省空间。本装置提供了无人机尤其是小型微型无人机的临时着陆平台,减少了在风力较大或地形不平情况下降落的风险,可用于在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上的无人机着陆辅助。适用于垂直起降型无人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伸缩杆和网兜以及升降机构收起后的结构图。
其中,1-顶板;2-底座;3-升降机构;4-伸缩杆;5-网兜;6-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同时也叙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有益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防坠机无人机临时着陆平台,包括升降台、供电装置;见图1。
其中升降台包括顶板1、底座2、升降机构3、伸缩杆4、网兜5;
顶板1用于提供无人机的着陆支撑,顶板1面积大于无人机起落架所围成区域的面积;防止因风大颠簸等导致无人机倾斜触地折断桨叶;底座2固定在地面或舰船或车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壮深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壮深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56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