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两相流分离式热管控温的新风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54777.9 | 申请日: | 2017-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2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璟;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70;F24F7/08;F24F110/10;F24F110/20 |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两相 分离 热管 新风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利用技术和空气调节技术领域,涉及的是一种将常规冷水系统、热回收技术、热泵技术及两相流热管技术有机结合而成的空气调节方法,特别适用于被动房建筑的一种节能型全年新风调温调湿方法。
背景技术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简称“被动房”,是指通过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及设备技术,使建筑物对外热传导过程和通风系统中的热损失最小化。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密封性,相对于普通建筑能量消耗可降低90%,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为了防止雾霾及维持室内温湿度、微正压,不能开窗换气,只能采用新风处理机组配合室内风机盘管空调系统来实现换气、热回收和空气调节的目的,并通过循环利用冷热能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建筑供暖供冷能耗的节能要求。
传统大多数新风处理机组仅含过滤新风、回风热回收等简单功能,不能满足被动房室内较多的空调、节能要求。近几年出现了融入冷水供冷系统,甚至直膨机机组的新风处理方法,如“双级热回收大焓差除湿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CN106322583A)和“双冷源新风空调机组” (CN205641396U),不仅起到过滤和热回收的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冷水流量和直膨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湿度,利用排风热能提高供风温度避免结露。但在全年节能运行方面并未有较多考虑,且夏季无法精确控制供风温度,只能依靠室内风机盘管进行室内温度调节,存在二次制冷的能源浪费现象;仅有冷水供应时,机器露点一般不低于12℃,而启动直膨机工作时,机器露点一般不会低于8℃,除湿能力有限。另外还有仅利用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来降温除湿及升温供风的处理方法,需要较多的室内外连机管路和室外机,存在系统复杂、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传统新风处理方法中对于冬夏季回风冷热能的回收,一般采用板式或转轮换热器,其不足在于新回风风道需紧邻才能进行换热,难以实现远距离换热,且在过渡季节不希望换热时,需另外设置旁通风道,增大了机组体积;传统热管式换热器是由多根重力型单体热管紧密布置组合而成,布置难度大,换热量无法控制,长时间运行部分热管失效而不易检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精确控制被动房室内环境温湿度、省略室内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新风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组在夏季无法精确控制供风温度、除湿能力有限以及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两相流分离式热管控温的新风处理系统,包括新风处理通道以及回风处理通道;所述新风处理通道内沿进风口到排风口依次设置新风温湿度传感器2、可逆热管新风换热器3、两相流分离式热管蒸发器4、水冷换热器6、加湿器7、可冷热切换热泵新风换热器9、内热泵蒸发器11、露点温度传感器12、两相流分离式热管冷凝器13、内热泵冷凝器14、供风温湿度传感器15、供风风机35;
所述回风处理通道内沿进风口到排风口依次设置回风温湿度传感器24、可逆热管回风换热器 40、可冷热切换热泵回风换热器25、排风风机31;
所述可逆热管新风换热器3与可逆热管回风换热器40组成可逆热管系统,彼此通过可逆热管工质循环管路39连接,在可逆热管工质循环管路39上设置可逆热管四通换向阀41、可逆热管溶液泵42、可逆热管气液分离器43;
所述两相流分离式热管蒸发器4与两相流分离式热管冷凝器13组成两相流分离式热管系统;彼此通过分离式热管气相工质管8以及分离式热管液相工质管10连通,所述分离式热管液相工质管10上设有分离式热管流量阀5;
所述水冷换热器6与水源连接,组成冷热水系统,在进水管上设有流量阀17;
所述可冷热切换热泵新风换热器9与可冷热切换热泵回风换热器25组成可冷热切换热泵系统,彼此通过可冷热切换热泵工质循环管路37连接,在可冷热切换热泵工质循环管路37上设置可冷热切换热泵四通换向阀26、可冷热切换热泵压缩机27、可冷热切换热泵干燥过滤器29、可冷热切换热泵节流阀30以及单向阀28;
所述内热泵蒸发器11与内热泵冷凝器14组成内热泵系统,彼此之间通过内热泵工质循环管路 33连接,在内热泵工质循环管路33上设有内热泵干燥过滤器21、内热泵节流阀20、内热泵压缩机22;所述加湿器与各温湿度传感器组成加湿系统;
所述可逆热管系统、两相流分离式热管系统、冷热水系统、可冷热切换热泵系统、内热泵系统、以及加湿系统均与中央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两相流分离式热管蒸发器4设置在回风处理通道内,位于可逆热管回风换热器40与可冷热切换热泵回风换热器2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54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控制双风轮冷风扇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空气降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