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器人手臂联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9692.1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9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美致模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15/02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01 | 代理人: | 余飞峰 |
地址: | 51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手臂 联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研发及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机器人手臂联动结构。
背景技术
日前,具有一般编程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机器人,称之为智能机器人,其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传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包括四肢和躯干四肢一般直接同定在躯干上,或者通过转盘以水平旋转方式安装在躯干上,故,机器人头部不能模仿人体手柄前后左右摆动,其自动化程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机器人手臂联动结构,包括:上体外壳、上臂组件、下臂组件和手腕组件,上体外壳两侧依次连接于上臂组件、下臂组件和手腕组件,所述的上臂组件一端连接于上体外壳内的舵机驱动器,上臂组件另一端内部通过摆动组件连接于下臂组件,舵机驱动器带动上臂组件和下臂组件翻转,摆动组件驱动下臂组件左右摆动。
具体的,所述的舵机驱动器上下两端安插在上体外壳的驱动槽口内,舵机驱动器外侧一端通过旋转件卡紧在上臂组件的U型槽口,舵机驱动器通过驱动齿轮带动旋转件转动。
具体的,所述的上臂组件上端内侧设有圆柱卡紧部,圆柱卡紧部的圆盘卡在上体外壳内侧,U型槽口位于圆柱卡紧部内。
具体的,所述的摆动组件主要由摆动电机、齿轮组盒、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组成,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摆动电机通过齿轮组盒带动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转动。
具体的,所述的摆动电机、齿轮组盒和主动齿轮设置在上臂组件内部,传动齿轮设置在上臂组件和下臂组件的连接处,传动齿轮内部设有圆孔,下臂组件内侧圆柱,圆柱安插在圆孔内。
具体的,所述的手腕组件主要由左夹手、右夹手和推动件组成,左夹手和右夹手均通过同一个安插圆孔对称安装在下臂组件底部,左夹手和右夹手尾部交错并通过滑动杆分别安插在推动件的滑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机器人手臂联动结构利用舵机驱动器和摆动组件来机器人手臂活动,上臂组件通过舵机驱动器来实现高精度地前后摆动,下臂组件则利用摆动电机控制其左右摆动,通过简单机械结构来实际机器人手臂的联动,利用舵机驱动器能够控制臂组件摆臂的角度,提高机器人精准度和灵活度,使其机器人完成各种指定动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臂组件局部放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腕组件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图1~3示,系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机器人手臂联动结构,包括:上体外壳1、上臂组件2、下臂组件3和手腕组件4,上体外壳1两侧依次连接于上臂组件2、下臂组件3和手腕组件4,所述的上臂组件2一端连接于上体外壳1内的舵机驱动器5,上臂组件2另一端内部通过摆动组件6连接于下臂组件3,舵机驱动器5带动上臂组件2和下臂组件3翻转,摆动组件6驱动下臂组件3左右摆动。
上述方案,所述的舵机驱动器5上下两端安插在上体外壳1的驱动槽口11内,舵机驱动器5外侧一端通过旋转件51卡紧在上臂组件2的U型槽口21,舵机驱动器5通过驱动齿轮52带动旋转件51转动。所述的上臂组件2上端内侧设有圆柱卡紧部22,圆柱卡紧部22的圆盘221卡在上体外壳1内侧,U型槽口21位于圆柱卡紧部22内。舵机驱动器5由驱动齿轮52和驱动电机、可调电位器、控制电路板组成,控制电路板利用可调电位器来控制驱动电机转动的角度,驱动电机则通过驱动齿轮52来控制旋转件51转动。
上述方案,所述的摆动组件6主要由摆动电机61、齿轮组盒62、主动齿轮63和传动齿轮64组成,主动齿轮63和传动齿轮64相互啮合,摆动电机61通过齿轮组盒62带动主动齿轮63和传动齿轮64转动。所述的摆动电机61、齿轮组盒62和主动齿轮63设置在上臂组件2内部,传动齿轮64设置在上臂组件2和下臂组件3的连接处,传动齿轮64内部设有圆孔641,下臂组件3内侧圆柱31,圆柱31安插在圆孔641内。
上述方案,所述的手腕组件4主要由左夹手41、右夹手42和推动件43组成,左夹手41和右夹手42均通过同一个安插圆孔44对称安装在下臂组件3底部,左夹手41和右夹手42尾部交错并通过滑动杆45分别安插在推动件43的滑孔43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美致模型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美致模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96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轨道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