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8799.4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8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周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F21V8/00;F21V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光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时代的发展,背光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通常背光源需将点光源或线光源经导光板和反射板转变为面光源,其中导光板具有超薄导光均匀、节能、环保、耐用等优点。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导光板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光板一般包括导光板块和多个网点,导光板块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和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底面上具有用于破坏光线全反射的多个网点,进入导光板的光线被底面上的网点导向出光面,从出光面射出。
目前网点通常采用金刚石撞针撞击模具表面形成凹槽,激光烧蚀模具形成凹槽,或者印刷丝印等方式,随着技术和产品要求的提高,目前主要以机械撞点和激光点为主流。机械撞点的网点结构一致性好,表面光滑,背光亮度高,色差小,费用高,撞针消耗费用高,撞点机价格贵;激光点烧蚀的网点周围会形成凸出结构,注塑时对塑胶流动性有影响,容易引起发黄,色差稍大,但费用低。目前网点制作采用的是单一一种方式制作,机械撞点或者激光点。例如灯之间和两边角落有暗区,需要更改网点时,要将模具表面抛光,再重新在模具上制作网点,制作周期较长,费用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亮度且均匀、成本降低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往下层叠设置的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部和导光部,所述入光部和导光部的下端面具有多个网点,所述网点包括:
第一网点,形成在导光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一网点使用机械撞点工艺形成;
第二网点,形成在导光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二网点使用激光加工工艺形成,且所述第二网点避开第一网点;
第三网点,形成在入光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三网点的密度小于第一网点的密度和第二网点的密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网点使用机械撞点工艺形成或者激光加工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点的直径为0.02-0.05mm,相邻第一网点间距为0.005-0.4mm。
优选地,所述第二网点的直径为0.01-0.04mm,相邻第二网点间距为0.01-0.6mm。
优选地,所述第三网点的直径为0.005-0.035mm,相邻第三网点间距为2-5mm。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在导光板上端面的光学膜组,所述光学膜组至少包括依次层叠在导光板上端面上的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以容纳导光板和反射片的胶架,所述发光组件粘贴设置在胶架和导光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光学膜组和发光组件上的遮光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导光板的网点包括第一网点、第二网点和第三网点,所述第一网点使用撞点工艺形成,所述第二网点为第一网点形成暗区时使用激光工艺形成,在提高导光板亮度的同时不需要重新制作模具和撞点,而是直接在现有带有网点的模具上用激光加工,可减少加工过程和费用,效率高;所述第三网点设置在发光组件一端且为轻密度网点,可有效防止光滑的反射片与导光部的下端面吸附产生膜皱等可靠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上端面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下端面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8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