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管取胶用抓捕器及抓捕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5794.6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4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邵秋季;李天晓;朱良付;李立;段光明;贺迎坤;常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秋季 |
主分类号: | A61B17/221 | 分类号: | A61B17/221;A61B17/50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经智勇 |
地址: | 4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口 抓捕器 栓塞 气管 微导管 大口端 血管 自身弹性作用 本实用新型 弹性收缩 端部密封 正常血管 连接力 密封唇 小口端 负压 腔室 外拉 吸附 移出 远端 送入 取出 相通 伸出 堵塞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取胶用抓捕器及抓捕组件,抓捕器包括气管和能依靠弹性收缩至相应微导管中并在由微导管移出后展开的的伞状吸口,伞状吸口的小口端与气管相连,伞状吸口的腔室与气管相通,伞状吸口的大口端设置有用于与栓塞胶的端部密封配合的密封唇。在抓捕器送入到指定位置后,抓捕器的伞状吸口由微导管的远端伸出,在自身弹性作用下,伞状吸口展开,保证伞状吸口的大口端与栓塞胶的端部由足够大的吸附尺寸,向气管的另一端通入负压就实现了伞状吸口与栓塞胶的连接力,外拉抓捕器即可将栓塞胶取出,避免栓塞胶堵塞正常血管而造成的栓塞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取胶用抓捕器及抓捕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血管内介入栓塞已成为血管畸形尤其是颅内血管畸形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位于重要功能区、脑深部的脑动静脉畸形,较外科手术切除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其中以栓塞胶最为常用(如Glubran或Oynx),混合碘油或钽粉等对比剂显影。栓塞剂弥散于畸形团后即可铸型继之栓塞病灶。但现实中诸多血管构筑复杂,混合胶注射过程中栓塞异常血管的同时,同样可能弥散至正常的血管中,引起血管栓塞或继发血栓形成,此类情况可能导致相应区域的神经功能缺失,因此处理此类手术的并发症即将错误位置的栓塞胶由血管中取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06037879A公开了“一种大小可调节的血管内抓捕器及其调节方法”,该血管内抓捕器包括微导管和具有操作端和抓捕端的导丝,抓捕端为一个套圈状的形状记忆导丝。使用时,沿着指引导管将抓捕器送入到目标位置,对操作端操作,将导丝中的形状记忆导丝即抓捕端从微导管的内腔中审查,抓捕端的套圈用于套取异物,然后操作操作端便可将异物取出。这类抓捕器只能抓取特殊形状的异物,而对于能堵塞血管的栓塞胶这类异物不太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血管内栓塞胶进行抓捕的血管取胶用抓捕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抓捕器的抓捕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血管取胶用抓捕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血管取胶用抓捕器,包括气管和能依靠弹性收缩至相应微导管中并在由微导管移出后展开的的伞状吸口,伞状吸口的小口端与气管相连,伞状吸口的腔室与气管相通,伞状吸口的大口端设置有用于与栓塞胶的端部密封配合的密封唇。
所述密封唇上涂有显影层或者密封唇由显影材料制成。
伞状吸口包括伞骨和设置于伞骨上的由柔性或弹性材料制成的伞面,伞骨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分布的弹性丝。
弹性丝为金属丝。
弹性丝上涂有显影层或者弹性丝由显影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抓捕组件的技术方案为:
抓捕组件,包括微导管和抓捕器,抓捕器包括气管和能依靠弹性收缩至相应微导管中并在由微导管移出后展开的伞状吸口,伞状吸口的小口端与气管相连,伞状吸口的腔室与气管相通,伞状吸口的大口端设置有用于与栓塞胶的端部密封配合的密封唇。
抓捕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气管远离伞状吸口的一端相连的负压气泵。
所述密封唇上涂有显影层或者密封唇由显影材料制成。
伞状吸口包括伞骨和设置于伞骨上的由柔性或弹性材料制成的伞面,伞骨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分布的弹性丝。
弹性丝上涂有显影层或者弹性丝由显影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秋季,未经邵秋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57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胆外科临床中取石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血管内取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