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家居门窗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4773.2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3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马会丰;吴栋栋;陈士强;赵红军;倪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邯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9 | 分类号: | E05F15/79;E06B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02 天津市河西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家居 门窗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门窗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于门窗处的智能警示装置,所述智能警示装置包括门窗开合检测模块,所述门窗检测模块设于门窗上并且实时检测门窗的开合信息,当门窗打开时门窗开合检测模块控制输出开合检测信号;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连接门窗开合检测模块并且响应于门窗开合检测模块输出的开合检测信号,所述计时模块延时输出启动信号;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连接计时模块并且响应于计时模块输出的启动信号,所述驱动模块接收到启动信号时控制门窗闭合,达到了在门窗打开一段时间后自动实现门窗的闭合,提高房屋安全性能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家居门窗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门窗一般是指安装了先进的防盗、防劫、报警系统技术的门窗;智能门窗是一些公共场所、高档商品房、商场中运用广泛;智能门窗控制系统它由无线遥控器、智能主控器、门窗控制器、门窗驱动器等组成。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 205117059 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智能门窗控制系统,门窗包括框、扇、电动执行机构、开启功能配件,通过电动执行机构驱动开启功能配件来控制扇的开启度,该系统包括传感器、蓝牙模块、控制器,传感器与开启功能配件一体化成形,所述传感器包括感应发生元件和感应器件,开启功能配件包括固定端和开启端,感应发生元件安装在固定端和开启端的一个中,感应器件安装在固定端和开启端的另一个的对应位置中,当扇的开启度发生变化时,感应器件的导通状态发生变化,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蓝牙模块上传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历史数据、现场环境数据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获取最佳开启度,并将最佳开启度通过蓝牙模块下发到电动执行机构。
但是这种控制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实现对门窗的自动闭合,房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家居门窗控制系统,具有在门窗打开一段时间后自动实现门窗的闭合,提高房屋安全性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家居门窗控制系统,包括设于门窗处的智能警示装置,所述智能警示装置包括:门窗开合检测模块,所述门窗检测模块设于门窗上并且实时检测门窗的开合信息,当门窗打开时门窗开合检测模块控制输出开合检测信号;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连接门窗开合检测模块并且响应于门窗开合检测模块输出的开合检测信号,所述计时模块延时输出启动信号;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连接计时模块并且响应于计时模块输出的启动信号,所述驱动模块接收到启动信号时控制门窗闭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门窗开合检测模块实时检测门窗的开合信息,当门窗打开时,门窗开合检测模块输出开合检测信号并且将开合检测信号传输给计时模块,计时模块在一段时间后控制输出启动信号将启动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驱动模块接收到启动信号时控制门窗关闭,具有提高房屋安全性能的优点。
较佳的,所述智能警示装置还包括:警示模块,所述警示模块连接门窗开合检测模块并且响应于门窗开合检测模块输出的开合检测信号,所述警示模块接收到开合检测信号时发出警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门窗没有关闭时警示模块会发出警示,提醒室内人员门窗未进行关闭的信息,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效果。
较佳的,所述警示装置包括设于门窗处的蜂鸣器,所述蜂鸣器接收到开合检测信号时发出蜂鸣警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具体的,警示装置包括蜂鸣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的蜂鸣器发出蜂鸣警报,提醒室内人员门窗未关闭的信息,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增加了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效果。
较佳的,所述门窗包括窗框以及设于窗框处并且与窗框铰接设置的窗体,所述窗框下边框处滑移连接有滑块并在滑块与窗体之间设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块以及窗体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邯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邯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4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