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厢式车厢体悬置系统的柔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4532.8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3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党潇正;周良生;邵相军;王玉帅;卫晓军;丁宝成;岳惊涛;褚晓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2D33/10 | 分类号: | B62D33/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橡胶 网块 保护盖 柔性结构 厢式车厢 悬置系统 本实用新型 对称 上支撑座 下支撑座 支撑座 凸台 圆孔 运输安全性 凸台中央 有效隔离 载重车辆 振动传递 车辆厢 凸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厢式车厢体悬置系统的柔性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金属橡胶网块和上、下金属橡胶网块外壳,金属橡胶网块中心设有圆孔;上金属橡胶网块外壳包括上保护盖和上支撑座,上保护盖内侧对称设有凹槽,上支撑座内侧对称设有凸台,下金属橡胶网块外壳包括下保护盖和下支撑座,金属橡胶网块分别置于扣合的上、下金属橡胶网块外壳中,上、下保护盖四周设有凸沿,下保护盖内侧对称设有凹槽,下支撑座设置成两个独立的支撑座,支撑座设有凸台,所述凹槽和凸台中央均设有圆孔。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结构用于厢式车厢体总成的悬置系统上,能够有效隔离由路面不平度引起的振动传递至车辆厢体,提高载重车辆运输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尤其涉及一种厢式车厢体悬置系统的柔性结构。
背景技术
厢式车厢体悬置系统是指用于减少和控制厢式车厢体振动传递,并起到支撑作用的总成结构。
当前,厢式车主要有厢式、方舱式、集装箱式和平台式等几种结构形式,底盘与厢体之间的悬置连接形式主要有U型螺栓连接式、转锁连接式、系锁连接式及其他连接方式四类,基本均为刚性连接结构。使用U型螺栓连接式的厢式车数量最多,厢式车大多使用U型螺栓连接方式。长期以来,这些悬置连接结构的设计主要侧重于结构强度,而以抑制振动传递为目标的悬置结构匹配设计较少。厢式车厢体悬置系统的车辆副车架与底盘主车架的连接结构是主车架与副车架之间用木板相隔,由多个U型螺栓连接固定,且在侧面设有抑制主车架与副车架相对侧滑的挡板及防止前后相对滑动的螺栓。
研究表明:采用U型螺栓刚性连接,激振源的振动未经衰减,直接经由主车架传递至厢体,受扭转载荷或车辆在转弯、紧急制动工况下车架会产生大位移变形,可能造成厢体和底盘发生相对位移,严重影响连接结构的可靠性。采用不合理的改装连接结构,可使结构应力分布恶化,也可能造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共振现象,易造成车辆结构失效,影响车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另外,刚性悬置导致厢体振动强度大,一些对振动环境要求较高的运载装备要分别采取隔振措施,会造成运载空间的大量浪费和运载成本增加。由于底盘主车架与厢体副车架间的空间较小,用普通的弹簧阻尼结构来实现减振效果,会使厢体的重心高度大大增加,增加车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隐患。
厢式车厢体减振是大型机动运输车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厢式车厢体悬置系统的柔性结构,可以保证厢式车厢体的副车架相对主车架上下运动时,依靠悬置系统弹性元件的变形,缓冲厢体相对车架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厢式车厢体总成悬置系统的柔性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金属橡胶网块和上、下金属橡胶网块外壳,所述金属橡胶网块呈圆形,其上下表面对称设置为锥面,圆形金属橡胶网块中心设有贯穿U型骑马螺栓的圆孔;所述上金属橡胶网块外壳包括上保护盖和上支撑座,金属橡胶网块置于扣合的上保护盖与上支撑座中构成上柔性结构;所述上保护盖四周设有凸沿,上保护盖内侧对称设有两个放置金属橡胶块的凹槽,凹槽中央设有贯穿U型骑马螺栓的圆孔;所述上支撑座内侧对称设有两个放置金属橡胶块的凸台,凸台中央设有贯穿U型骑马螺栓的圆孔;所述下金属橡胶网块外壳包括下保护盖和下支撑座,金属橡胶网块置于扣合的下保护盖与下支撑座中构成下柔性结构,所述下保护盖四周设有凸沿,下保护盖内侧对称设有两个放置金属橡胶块的凹槽,凹槽中央设有贯穿U型骑马螺栓的圆孔;下支撑座设置成两个独立的支撑座,支撑座设有放置金属橡胶网块的凸台,凸台中央设有贯穿U型骑马螺栓的圆孔。
所述上、下保护盖及上支撑座俯视外廓呈矩形,两端设有圆弧;下支撑座俯视外廓呈圆形。
所述上、下保护盖的凹槽及上、下支撑座的凸台边缘处设有倒圆角。
所述上、下保护盖的凹槽及上、下支撑座的凸台上设有与金属橡胶网块锥面匹配的圆锥面。
所述上保护盖与上支撑座之间及下保护盖与下支撑座之间分别设有保证振动时互不干涉的扣合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45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