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控温装置及气雾化金属粉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1663.0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3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汤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纳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1447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装置 雾化 金属 加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控温装置及气雾化金属粉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球形金属粉末主要是采用气雾化制备,其工艺是先将金属熔炼,然后将金属液转移至中间包内,中间包的底部设有导流管,通过雾化喷盘喷出高压气体击碎金属液流,进而制备出球形金属粉末。
在气雾化制备金属粉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由于金属液过快冷却导致堵包或粉末粒径粗大的问题,需要对中间包、导流管等部件进行加热。现有的非真空气雾化过程中,通过燃气加热的方式对中间包、导流管等部件进行加热。该燃气加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气,且用火焰枪加热时,需要经常更换喷嘴,成本较高,同时燃气加热过程中喷嘴脱落,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安全性较高的加热控温装置及气雾化金属粉加工系统。
一种加热控温装置,用于对中间包及导流管进行加热,包括壳体、耐火层和加热控温组件;
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中间包和所述导流管的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开口;
所述耐火层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加热控温组件包括加热元件、非接触式测温计和控制器;
所述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非接触式测温计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以用于探测所述中间包和/或导流管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非接触式测温计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棒或电阻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棒为硅钼棒或石墨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火层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卡位槽,所述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卡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位槽有多个,多个所述卡位槽沿所述耐火层的轴向方向上依次间隔布设,或多个所述卡位槽绕所述耐火层的圆周方向上依次间隔布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位槽呈长方体形、V形或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接触式测温计为红外测温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控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空;
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非接触式测温计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柱上,且所述非接触式测温计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控温装置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于所述耐火层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
一种气雾化金属粉加工系统,包括中间包、导流管、雾化喷盘和上述所述的加热控温装置;
所述中间包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中间包的顶部与所述壳体顶部的开口相对应,所述导流管设于所述中间包的底部且分别与所述中间包和雾化喷盘相连通,所述雾化喷盘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并对应所述壳体底部的开口。
上述加热控温装置包括壳体、耐火层和加热控温组件;其中壳体设置有用于容纳中间包和导流管的容纳腔,壳体的两端设有开口;耐火层设于壳体的内壁上;加热元件设于容纳腔内以对中间包和导流管进行加热,非接触式测温计设于壳体的外侧并探测中间包和/或导流管的温度,便于布设或安装;控制器分别用于与加热元件和非接触式测温计电连接以精确控制容纳腔内的温度进而控制中间包和导流管内的待加工的金属液的温度。与现有采用燃气对中间包和导流管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上述加热控温装置用于对中间包和导流管进行加热,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安全性高,且加热温度可控,能够有效避免生产中金属液过快冷却导致堵包或金属粉末粒径粗大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上述加热控温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结构布设及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气雾化金属粉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纳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纳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1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