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小型全息瞄准器的光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0216.3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0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言;何佳竻;王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G1/14 | 分类号: | F41G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小型 全息 瞄准 光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全息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小型全息瞄准器的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全息瞄准器是瞄准镜家族里的最新一代产品,已被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列装部队。它瞄准速度远高于传统光学瞄准镜,并且具有隐蔽性好、瞄准速度快、易于使用等特点,可配合夜视仪等设备串联使用,且只要瞄准器中的全息图没有完全被遮挡,即使全息图部分破裂,或被泥土、雾、雪、雨水等部分模糊,重现的分划线图像仍然可见。准确度提升、体积小型化、结构简单化是目前全息瞄准器的发展趋势。
全息瞄准器中全息光学元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其虚“十”字像成像位置的稳定度是衡量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全息瞄准器中的全息片拍摄时通常使用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器,而使用过程中的通常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全息片的再现光源。半导体激光器的中心波长随温度漂移的系数约为0.25nm/℃,在全息瞄准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将导致再现光波长改变,产生虚“十”字像位置漂移问题,极大影响瞄准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超小型全息瞄准器的光学装置,以消除激光光源波长变化导致的虚像漂移。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超小型全息瞄准器的光学装置,包括激光二极管、反射式全息透镜和透射式全息图;
由激光二极管出射的球面光经反射式全息透镜衍射后,以平行光的形式入射到透射式全息图的入射面;人眼在透射式全息图的出射面一侧,透过透射式全息图观察到所成十字叉丝虚像,实现对点瞄准。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全息透镜与透射式全息图均由光热折变玻璃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全息透镜与透射式全息图具有相同的空间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全息透镜与透射式全息图平行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所述反射式全息透镜及透射式全息图由光热折变玻璃制成,机械强度高,可见光波段透射率高,衍射效率高;(2)光学结构紧凑,可极大缩小全息瞄准器体积;(3)使用两块全息光学元件,有效降低全息瞄准器重量,同时造价更加低廉;(4)完全消除了激光光源波长变化导致的虚像漂移,具有远程高精度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超小型全息瞄准器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反射式全息透镜制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一种超小型全息瞄准器的光学结构,该全息瞄准器的光学装置包括激光二极管1、反射式全息透镜2和透射式全息图3。激光二极管1发射波长为650nm的红色可见激光,作为光学装置的照明光源。反射式全息透镜2和透射式全息图3均由光热折变玻璃制成,机械强度高,与商用BK7玻璃相当;可见光波段透射率高,通常大于85%,不影响瞄准观测;衍射效率高,可达到99%,所成“十”字叉丝虚像可在强光下保持清晰明亮。经由激光二极管1出射的球面光经反射式全息透镜2衍射后,以平行光的形式入射到透射式全息图3的入射面,人眼4在透射式全息图3的出射面一侧,透过透射式全息图3可观察到远处水平面所成十字叉丝虚像5,实现快速高精度对点瞄准。实验证明,当反射式全息光2与透射式全息图3严格平行时,全息瞄准器所成“十”字叉丝虚像对激光二极管1波长变化不敏感,可在长距离上保持高瞄准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全息透镜2与透射式全息图3具有相同的空间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式全息透镜2与透射式全息图3平行设置。
反射式全息透镜2制作方法如图2所示,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器11出射的激光作为光学装置照明光源,经分束镜12分束后沿两个方向射出:水平方向激光通过第一空间滤波器13后以发散球面光波的形式入射到透射式全息图3表面,经衍射后变为平行光入射到平行放置的全息干板15平面,作为反射式全息透镜2的物光;垂直方向激光经第一、二、三平面镜16、17、18反射后通过第二空间滤波器19,以发散球面光波的形式入射到全息干板15平面,作为反射式全息透镜2的参考光;调节快门10对全息干板15进行一定时间曝光,即可得到与透射式全息图3相匹配的反射式全息透镜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02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全息瞄准器的光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外导引头图像预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