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手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4761.1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7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军;李伟;于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米易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 人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手抓。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中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可靠性、联用性和寿命等,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就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实际空间运行工具,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难以进行的劳作、任务等,而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厂家为了节约生产制造成本,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每个机器人只安装了机械手而没有安装手抓,导致其无法对细小零部件进行抓取,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器人手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手抓,具备可抓取细小零部件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机器人只安装了机械手而没有安装手抓,导致其无法对细小零部件进行抓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手抓,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电磁阀,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通过感应开关活动连接有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夹爪,所述夹爪的表面从内向外依次涂设有碳化钨涂层、玻璃布涂层和防静电涂层。
优选的,所述碳化钨涂层的厚度为二十到五十微米。
优选的,所述玻璃布涂层的厚度为五十到一百微米。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涂层的厚度为三十到七十微米。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为两位五通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板的外表面通过感应开关活动连接了气动手指,并在气动手指的顶端活动连接了夹爪,可满足本机器人对细小零部件的抓取需求,解决了现有机器人只安装了机械手而没有安装手抓,导致其无法对细小零部件进行抓取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板的底部活动连接了两位五通电磁阀,可兼容不同厂家生产的机械手设计的手抓,提高了本机器人的通用性,同时在夹爪的表面从内向外依次涂设了碳化钨涂层、玻璃布涂层和防静电涂层,可提高本夹爪的耐摩擦、耐腐蚀和抗静电能力,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涂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爪、2气动手指、3感应开关、4安装板、5电磁阀、6碳化钨涂层、7玻璃布涂层、8防静电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米易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微米易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4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