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阀门的密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33273.9 | 申请日: | 2017-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8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曾文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41/02 | 分类号: | F16K41/02;F16K4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阀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阀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阀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阀门设备中,特别是高压阀门,密封性能非常重要。通常完整的阀门密封一般包括四部分:阀座密封、阀杆填料密封、阀体和阀盖之间的中道密封、阀体和转接管道之间的密封。阀座密封一般采用硬密封,阀杆填料密封一般采用柔性石墨圈,阀体和阀盖之间的密封有法兰结构密封和压力自密封结构,阀体和转接管道之间的密封通常采用法兰结构和对焊结构。对于采用自密封结构形式,目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自密封圈对制造、安装要求较高,表面一些凹槽或缺陷或安装不到位经常导致阀门在运行中产生泄漏。其次,在阀门泄露时,由于无法确认该自密封圈的位置,无法进行带压堵漏工作,且在带压堵漏过程中危险性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提高高压阀门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压阀门的密封结构,主要包括以下部分:阀杆、阀盖、阀体、密封填料、电动阀架、异形密封圈、四合环、平衡腔、注胶孔和补胶装置。
其中阀杆、阀盖和阀体是高压阀门的基础部件。阀杆主要用于传动、上接执行机构或者手柄,下接阀芯并带动阀芯移动以实现阀门的开关和调节作用,同时阀杆还是高压阀门的密封部件。阀盖主要用于连接或支撑执行机构,可以和阀体成为一体也可以分离,同时阀盖围在阀杆外侧,起到定位阀杆和密封的作用。阀体高压阀门最外部的结构主要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和流量。
密封填料填充在阀杆与阀盖之间的填充空间内
异形密封圈位于阀盖与阀体形成的填充空间,所述异形密封圈为环状,其底部为楔形,主要为了配合填充空间形状,使填充更密实。
电动阀架位于阀体上,呈环形,主要用于承载执行机构。
四合环位于阀盖和阀体之间形成填充空间,四合环有四块顶部呈“L”形的弧形部件拼成的一个圆环,主要起到密封的作用。
平衡腔为阀杆和阀体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位于阀盖下侧,起到平衡阀杆两侧压力及重量的作用。
注胶孔位于平衡腔上侧的阀体上,并与异性密封圈连通。
补胶装置与注胶孔相配合,可为手动补胶装置或自动补胶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补胶装置为挤压管或针管中的一种,挤压管手动补胶装置包括出胶头和胶管;针管手动补胶装置包括出胶头和管体。所述自动补胶装置为针管状,其中管体上带有安装外沿,针头与管体的交接处带有密封圈,针头插入注胶孔中,利用注胶孔内压力与针管内压力差,进行自动注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异形密封圈和注胶两道密封,双重保障,减少泄漏的可能;
2、异性密封圈配合填充空间的形状,密封程度高;
3、在阀体上设置注胶孔,当发生泄漏时可采用手动或自动进行补胶,保证阀门在运行中无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一种高压阀门的密封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作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实施例的描述内容中。
如图1所示,一种高压阀门的密封结构,包括阀杆1、阀盖2、阀体3、密封填料4、电动阀架5、异形密封圈6、四合环7、平衡腔8、注胶孔9和自动补胶装置10。阀杆与阀盖之间形成填充空间,里面填充密封填料;电动阀架呈环形,位于阀体上;阀盖与阀体之间形成填充空间,内置异形密封圈;阀盖和阀体之间形成填充空间,内置四合环;平衡腔为阀杆和阀体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位于阀盖下侧;注胶孔位于平衡腔上侧的阀体上,并与异性密封圈连通;补胶装置采用自动补胶装置,自动补胶装置为针管状,其中管体上带有安装外沿可用螺栓连接,针头与管体的交接处带有密封圈,针头插入注胶孔中,利用注胶孔内压力与针管内压力差,进行自动注胶。
本实用新型采用异形密封圈和注胶两道密封,当异性密封圈在长期使用中变形松软时,可及时补充注胶,防止高压阀门在使用中发实泄露现象,密封程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南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32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