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循环水系统泄漏油气分离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2963.2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1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东;陈华;冯发祥;夏雨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旭东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B01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李洪宝 |
地址: | 132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循环 水系 泄漏 油气分离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和工业节能节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工业循环水系统泄漏油气分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炼化、化工等工业领域,常需要有循环水系统给各装置物料进行降温处理,物料介质包括泄露物质、气体、油、烃类等有机物,而在循环水系统中,常因物料介质压力高于循环水压力、水冷器管束质量问题、管束连接安装处密封问题或水质问题等影响,进而致使管束腐蚀破损,导致物料介质泄露进入压力相对较低的循环水一侧,从而会严重污染循环水系统,造成环境污染,极大影响水质,加剧其他换热器的腐蚀。
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循环水集水池溢流和吸水池排污来进行置换,因此,在循环水系统中,需要连续补充大量的补充水(一般选用新鲜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一部分作为循环水系统蒸发损失、风冷塔风吹损失水的补充,另一部分作为保障循环水水质稳定、避免因水质恶化造成冷换设备腐蚀、结垢和热交换率下降而需要由循环水系统排污的水量补充。在这两部分补充水中,作为循环水系统蒸发损失、风冷塔风吹损失水的补充量一般是恒定的,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风冷塔的形式;而第二部分作为保障循环水水质稳定需要由循环系统排污的水量补充则受到循环水水质和对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影响,如循环水中悬浮物的浓度、总固体含量、补充水的来源和水质、对循环水水质采取的处理措施等。目前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主要采用向系统中投加各种类型的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
但上述技术方法存在:大量补水会产生大量排污和溢流从而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集水池溢流效果不佳,在大排大补同时降低了药剂浓度,从而增加了药剂消耗,另外上述方法不能收集到泄漏物质,无法及时确定泄漏物料,亦不能精确定位泄漏部位消除泄漏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循环回水管进行泄漏油气的收集与分离,可防止泄漏物料介质大量进入循环水管,避免造成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问题,并具有结构简单及实用性强的工业循环水系统泄漏油气分离收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业循环水系统泄漏油气分离收集装置,包括循环回水管以及设在循环回水管上的分离收集装置,所述分离收集装置包括存水箱、收集腔、收油箱以及进水管,所述存水箱、收集腔与收油箱并排设置为一体,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收集腔下端用以使收集腔与循环回水管之间相连通,在收集腔内构成泄漏物料介质的分层,所述存水箱位于收集腔一侧壁上设有用于向收集腔补水的补水阀,所述收集腔位于收油箱一侧壁上设有向收油箱撇油的撇油阀,在收集腔顶部设有用于采集气体的采样器。
进一步地,所述存水箱底部设有排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腔底部设有排液阀。
进一步地,所述收油箱底部设有排油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腔顶部设有与存水箱及撇油箱相连通的气相平衡管。
进一步地,所述存水箱、收集腔及撇油箱上均设有玻璃视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进入凉水塔之前的循环回水管上进行油气收集与分离的结构设计,利用油气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易溶于水的特性,可在收集腔内形成泄漏物料介质的分层,其中上层为气体、中层为油、下层为油水混合液以及底层为水,进而通过撇油阀将油类收集到收油箱内,通过收集腔顶部设置的采集器收集气体,通过补水阀控制收集腔的液位,从而有效实现对泄漏物料介质及时进行分离与收集,防止了泄漏物料介质大量进入循环水管,避免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药剂消耗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可有利于及时确定泄漏物料介质,以精确定位泄漏部位消除泄漏源,并具有结构简单及实用性强的特点,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循环水系统泄漏油气分离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循环水系统泄漏油气分离收集装置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旭东,未经朱旭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2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