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9201.7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5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鹏;常雪峰;谢丹;舒霞云;刘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B23P9/04;B23P15/2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表面 微结构 加工 装置 | ||
1.一种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X移动平台(1)、Y移动平台(2)、底座(4)、用以夹持该辊筒模具(7)并可带动该辊筒模具旋转的工件夹持与旋转装置(5)及高频振动微锻装置(6);该X移动平台安装于底座的导轨上,该Y移动平台安装于X移动平台上;该工件夹持与旋转装置安装在底座上;该高频振动微锻装置(6)包括压头(61)及可带动该压头振动的高频振动发生器(62),该高频振动微锻装置安装在所述Y移动平台(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可对辊筒模具(7)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3)设置于所述辊筒模具(7)外部或者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3)为设置于所述辊筒模具(7)外部的激光辅助加热装置,其安装于所述的Y移动平台(2)上,其设有加热头(31)正对所述压头(6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3)为设置于所述辊筒模具(7)内部的线圈感应加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频振动发生器(62)为压电陶瓷超声振动发生器,所述高频振动微锻装置(6)进一步包括变幅杆(63)以及固定装置(64),该固定装置安装于Y移动平台上,该压电陶瓷超声振动发生器及变幅杆安装于固定装置上,该压头安装在所述变幅杆的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夹持与旋转装置(5)包括支座(51)、主轴箱(52)、电机(53)、三爪卡盘(54)、顶尖(55)、尾架(56)及尾座(57);该支座安装于所述的底座(4)上;所述主轴箱安装于支座上;所述电机安装于主轴箱上;所述三爪卡盘安装于电机上;所述尾座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尾架安装于尾座上;所述顶尖安装于尾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刀架(8),该刀架上安装有用于对辊筒模具表面进行加工的车削刀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架(8)安装在所述Y移动平台(2)上或者安装在所述高频振动发生器(6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辊筒模具表面微结构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架(8)通过XY移动平台安装于所述工件夹持与旋转装置(5)相对于所述高频振动微锻装置(6)的另一侧;或者所述的刀架(8)受一第二高频振动发生器(62′)带动,并通过XY移动平台安装于所述工件夹持与旋转装置(5)相对于所述高频振动微锻装置(6)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92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