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重力感应的病床翻身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6610.1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9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康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A61G7/0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床板 线性电机 翻身 床架 本实用新型 病床 控制系统 重力感应 左右翻转 动力控制系统 动力控制装置 自动定位功能 重力感应器 技术改良 上下翻转 水平状态 有效预防 控制器 翻转 褥疮 床尾 卧床 护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重力感应的病床翻身控制系统,包括位于床板下方的床架,所述床架下方设有翻身动力控制装置,所述翻身动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床背上下翻转的第一线性电机、用于控制床尾上下翻转的第二线性电机和用于控制床板左右翻转的第三线性电机和用于感应床板在左右翻转过程中是否处于水平状态的重力感应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技术改良,实现了病床水平位置自动定位功能,有效预防了长期卧床的病人产生褥疮,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安全可靠;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市场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带重力感应的病床翻身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病床是医院必备医疗设备,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长期护理病床,为了减少褥疮发生及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电动翻身病床。常见的电动翻身病床通常设置一个线性电机以实现病床的翻身功能。在实际操作中,病床的床面由侧翻状态复位为平板状态通常依靠操作人员目测,由于视觉误差和人员专业水平影响,病床的床面很难达到平板状态,病人身体受压,容易引起病人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重力感应的电动病床翻身控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重力感应原理,使病床在侧翻与平板转换时自动搜寻水平角度,保证病床复位的精准度,同时与控制器其他模块的相互配合,控制线性电机做规则运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带重力感应的病床翻身控制系统,包括位于床板下方的床架,所述床架下方设有翻身动力控制装置,所述翻身动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床背上下翻转的第一线性电机、用于控制床尾上下翻转的第二线性电机和用于控制床板左右翻转的第三线性电机和用于感应床板在左右翻转过程中是否处于水平状态的重力感应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线性电机、重力感应器、第二线性电机和第三线性电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带重力感应的病床翻身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急停开关和第二急停开关,所述的第一急停开关和第二急停开关分别设在床架上,所述第一急停开关、第二急停开关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两个急停开关的设置可便于操作人员在病床任何一侧应对突发情况,通过按动急停开关实现病床迅速、安全的停止。
进一步,所述带重力感应的病床翻身控制系统还包括操作器,所述操作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操作器设于床架侧方,所述操作器的设置可方便操作人员编制定时翻身的操作指令。
进一步,所述床架四周分别设有四个第一挡板和两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分别设于床架的两侧,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于床架的两端,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端挡板起到可保护病人,避免病人从病床跌落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设有四块,其中两个第一挡板位于床背两侧,另外两个第一挡板位于床尾两侧,所述第一挡板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拆卸部分第一挡板而无需全部拆卸。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的下方设有挡板拆卸开关,所述挡板拆卸开关上端连接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拆卸开关下端连接床架,所述第一挡板拆卸开关的设置可便于操作人员拆卸第一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现有技术改良,实现了水平位置自动定位功能,有效预防了长期卧床的病人产生褥疮,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安全可靠;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市场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该实用新型带重力感应的病床翻身控制系统的仰视图;
附图2是该实用新型带重力感应的病床翻身控制系统的立体图;
附图3是该实用新型带重力感应的病床翻身控制系统的架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康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康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6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