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性高的电动车车棚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126192.6 | 申请日: | 2017-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3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东 |
| 主分类号: | B62J17/08 | 分类号: | B62J17/08;B62J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电动车 车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附属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高的电动车车棚。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般两轮电动车基本都是车身裸露在外,尤其碰到刮风下雨或太阳暴晒的时候,骑车人会因为太阳暴晒或雨大风大而造成使用不便。
现有的电动车车棚通过支架以及连接绳分别固定于电动车的前端和后端。现有电动车车棚的雨棚都由若干根棚杆穿接遮挡层组成。现有的电动车车棚安装在电动车上后不够稳定,而且不牢固,电动车行驶时产生的阻力能够将其吹得剧烈的抖动或吹落。当电动车在夜间行驶时,后面的车辆有时很难察觉到前方的电动车,所以骑电动车的人具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的电动车车棚。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高的电动车车棚,包括雨棚以及穿接于雨棚内的棚杆,所述雨棚包括遮挡层以及设在遮挡层下方的透明层,所述棚杆包括用于穿接固定遮挡层的第一棚杆以及用于穿接固定透明层的第二棚杆,所述透明层前端的两侧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沉孔、第一通孔以及用于与支架配合将车棚固定于电动车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棚杆的两端分别插设在沉孔内,所述透明层上与连接件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固定连接件的固定带,所述透明层前段设有活动部,所述活动部通过拉链与透明层相连,所述透明层的后段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透明层尾端设有用于与电动车尾端相连接的连接绳。
上述结构中,将电动车后视镜拧开,插设于固定带内后再与电动车固定,透明层尾部的连接绳固定于电动车尾部。连接件设置在固定带内,能够便于用户安装、拆卸。固定带能够防止连接件上下滑动,避免了车棚的晃动,增加其稳定性。固定带上的反光条能够在夜晚增加前方车辆对电动车的可见度,从而增加了骑行者的安全性。第一棚杆与第二棚杆均使用一根完整的杆材,保证了牢固性的同时减少了成本。活动部与透明层通过拉链连接,拉链拉开,将活动部相对透明层向上翻折并固定在U型管上,可以让骑行者在骑电动车时视线清晰并且减少阻力,防止车棚被掀飞,增加了安全性与稳定性。透明层后段上的若干个第一通孔能够在用户骑行电动车时,起到透气通风减少阻力的作用。还能够使得车棚减震,增加了其牢固程度,防止车棚被吹飞而是的骑行者慌乱而摔倒,从而达到了安全性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支撑稳定雨棚且两端插设于第一通孔内的U型管,所述U型管的开口朝向电动车前端。
上述结构中,U型管能够使得车棚稳定,增加其牢固性,防止骑行电动车时雨棚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带外表面上设有反光条。
采用上述结构,固定带上的反光条能够在夜晚增加前方车辆对电动车的可见度,从而增加了骑行者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棚边缘与棚杆穿接处采用反光材料。
采用上述结构,反光材料能够在夜晚提高电动车的可见度,增加了骑行者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电动车车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将电动车后视镜拧开,插设于固定带内后再与电动车固定,透明层尾部的连接绳固定于电动车尾部。连接件设置在固定带内,能够便于用户安装、拆卸。固定带能够防止连接件上下滑动,避免了车棚的晃动,增加其稳定性。固定带上的反光条能够在夜晚增加前方车辆对电动车的可见度,从而增加了骑行者的安全性。第一棚杆与第二棚杆均使用一根完整的杆材,保证了牢固性的同时减少了成本。活动部与透明层通过拉链连接,拉链拉开,将活动部相对透明层向上翻折并固定在U型管上,可以让骑行者在骑电动车时视线清晰并且减少阻力,防止车棚被掀飞,增加了安全性与稳定性。透明层后段上的若干个第一通孔能够在用户骑行电动车时,起到透气通风减少阻力的作用。还能够使得车棚减震,增加了其牢固程度,防止车棚被吹飞而是的骑行者慌乱而摔倒,从而达到了安全性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遮挡层;11-固定带;12-活动部;13-通气孔;14警示灯;2-透明层;21-U型管;3-第一棚杆;4-第二棚杆;5-连接件;51-沉孔;52-第一通孔;53-第二通孔;6-连接绳;7-太阳能电板;8-光暗感应器;9-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东,未经周兆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61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