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燃气窑炉多级配风富氧伴烧专用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5117.8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7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玲;尹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纳川富氧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10 | 分类号: | F23D14/10;F23D14/64;F23L7/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燃气 多级 配风富氧伴烧 专用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富氧燃烧器,具体是一种工业燃气窑炉多级配风富氧伴烧专用燃烧器。
背景技术
富氧助燃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业窑炉的新型节能燃烧技术,具有提高火焰温度、增强辐射传热能力、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等优点,既满足了窑炉产品烧成的工艺要求,提高产量和质量,又可减少废烟气的排放量,节能与减排的效果显著。但目前的富氧燃烧器的富氧喷口大多直接进入燃烧室,富氧空气与燃气不能充分预混,助燃风通过旋流片结构进入燃烧室,同样存在和富氧空气、燃气不能充分预混的问题,容易造成燃烧室内温度偏高,产生氮氧化物,出现燃烧不充分或者耗费燃料等问题。
CN206352829U公开了一种富氧燃烧器,通过设置富氧格栅,以使燃料、可燃废气以及氧气,在富氧格栅之间进行充分搅动和混合,使燃料及可燃废气与氧气进行接触,解决燃料及可燃废气充分燃烧的问题。但其不适宜工业燃气窑炉用火焰喷射型燃烧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富氧燃烧器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在提高燃烧效果的同时,燃烧室温度不会增高,且呈火焰喷射型的工业燃气窑炉多级配风富氧伴烧专用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业燃气窑炉多级配风富氧伴烧专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壳体、富氧管、燃气喷管、助燃风导管、喷嘴,富氧管、燃气喷管、助燃风导管三者为自内向外依次套装结构,喷嘴套装在助燃风导管外部;富氧管、燃气喷管两者的前端装有燃气富养组合喷头,燃气喷管前端装有多级混合器,多级混合器为前端开口的筒形结构,多级混合器尾端设置有混合器一次风孔,多级混合器侧壁上依次布置有混合器二次风孔、混合器三次风孔,多级混合器前端与助燃风导管之间的间隙为混合器末端风通道,混合器一次风孔、混合器二次风孔、混合器三次风孔、混合器末端风通道构成多级配风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在喷嘴构成的燃烧室内设置了一个多级混合器,多级混合器形成一个小燃烧室;助燃风在多级混合器内与燃气、富养空气实现三级混配燃烧,在进入喷嘴构成的燃烧室内则实现了四级混配燃烧,火焰则由喷嘴的高速火焰喷射口喷出,既提高了燃烧效率,又可避免燃烧室内温度过高。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富氧管内嵌式安装于燃烧器壳体上,且贯穿燃烧器壳体,富氧管尾端装有富氧管连接端口,富氧管连接端口上装有富氧测压阀。
燃烧器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燃气进口和助燃风进口,燃气进口和助燃风进口分别通过燃烧器壳体内置的通道与燃气喷管、助燃风导管连通。
燃气进口设置有燃气节流阀和燃气压差测试阀。
燃烧器壳体上设置有助燃风测压阀和观火视镜。
喷嘴为碳化硅管,喷嘴前端为瓶口状的高速火焰喷射口;喷嘴与助燃风导管之间设置有高温填充料,喷嘴与助燃风导管通过定位螺栓固定。
燃气富养组合喷头主体呈锥帽状,主体外周缘设置有与燃气喷管连通的燃气喷孔,主体正前方为富氧主喷孔,主体前部环形布置有富氧辅助喷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是A-A视图;
图中:富氧管连接端口1;燃烧器壳体2;观火视镜3;富氧管4;燃气喷管5;助燃风导管6;高温填充料7;喷嘴8;混合器一次风孔9;混合器二次风孔10;混合器三次风孔11;混合器末端风通道12;燃烧室13;高速火焰喷射口14;多级混合器15;富氧主喷孔16;富氧辅助喷孔17;燃气富养组合喷头18;燃气喷孔19;定位螺栓20;助燃风测压阀21;助燃风进口22;燃气进口23;富氧测压阀24;燃气节流阀25;燃气压差测试阀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纳川富氧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唐山纳川富氧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5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