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窗支柱加强筋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3063.1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3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王义斌;杨黄锐;魏勇波;龙曲波;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柱 加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风窗支柱加强筋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在各个家庭越来越普及,现在汽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风窗支柱加强筋板作为车身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国内外各汽车企业都对其做出了新的改善,包括材料的选择,零件结构的设计。
风窗支柱加强筋板目前基本使用高强板,我们目前接触到的风窗支柱加强筋板使用的是进口CP1000材料,相关材料在国内使用非常少,目前国内也没有相关材料替代方案。我们发现其凸起处出现较明显的开裂问题,在对这些凸起处进行CAE分析,减薄在0.06左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更加牢固、不易发生开裂的风窗支柱加强筋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风窗支柱加强筋板,包括加强筋板本体,所述加强筋板本体包括上端部和侧壁,其中,
所述上端部为凸台形,包括基部,斜肩部和顶部,
所述基部为水平面,位于所述上端部的两端,
所述斜肩部是由从所述基部背向的两端相向、倾斜往上延伸形成,所述斜肩部与其相连的所述基部的夹角在148°-152°之间,
所述顶部是由从所述斜肩部的上端水平相向延伸形成;
所述侧壁是由沿所述上端部的两侧边竖直向下延伸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基部与相邻的斜肩部的夹角在148°-152°之间,显著降低了减薄率,有效解决了开裂问题,使成型性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窗支柱加强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一种风窗支柱加强筋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窗支柱加强筋板,包括加强筋板本体1,加强筋板本体1包括上端部2和侧壁3,其中,
上端部2包括基部20,斜肩部21和顶部22,
基部20为水平面,位于上端部2的两端,
斜肩部21是由从基部20背向的两端相向倾斜往上延伸形成,斜肩部21与其相连的基部20的夹角在148°-152°之间,
顶部22是由从斜肩部21的上端水平相向延伸形成;
侧壁3是沿上端部3的两侧边竖直向下延伸形成。
优选地,基部20与其相邻的斜肩部2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面201。
优选地,斜肩部21与顶部2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面211。
优选地,第一连接面201和第二连接面211均为圆弧形。
优选地,斜肩部21与基部20的夹角为150°。
优选地,基部20上还设有通孔202。
继续参见图1,在斜肩部与基部的夹角为150°时,利用CAE得到该加强筋板的部分区域的减薄率分布图,如图1所示的三个不同区域A、B、C,其各自的减薄为:A:-0.0312,B:-0.0286,C:-0.029。可见,各区域的减薄均下降至0.03左右,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减薄率越低,其成型性越好。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斜肩部21与其相连的基部20的夹角在148°-152°之间,有效解决了开裂问题,使成型性显著提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3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